不錯,他們正在聚眾讀書。
一本新書《葬經》,郭璞所做。他的遊仙詩、山水賦寫的極好,訓詁學(幼兒教育)也做得好,新書來到地府,皇帝們都想看看,由於缺貨只買到了一本,誰都不肯看,乾脆就在一起讀,反正字大,人眼神也好。看一遍誰覺得好誰就自己抄一份拿走。
這本書並非陰陽學說,而是風水學,主講如何選墓。氣感而應,鬼福及人。遺體指的不只是亡人的屍骸,亡人的子女也被稱為遺體/遺骸(遺留下來的身體)。講的很有道理很玄學,但一翻開書就遭受皇帝們的無情嘲笑。
曹操摸著鬍子:「要不是我死了,這本書還挺可信。」
孫權玩笑道:「可能就是你埋的不好。」
劉邦:「哈哈哈哈以後能去人間溜達時,我去看看你倆埋哪裡了。」
扶蘇道:「活人如果知道陰間的情況,哪裡還會有貪官污吏。」他覺得這書說的挺有道理,雖然事實證明了埋在那兒和死後的生活全然無關。他去過驪山,也去視察過父親在修建的山陵,那很好,只可惜能到地府的只有這些滿滿登登的陪葬品,如果能把陵寢中的房舍宮殿全都搬過來就好了……算了,幾十畝地都放不下,就住幾個人,收拾東西倒是不難,只怕找不到人。
劉秀點頭嘆氣:「文帝之薄葬方乃正道,本骸得氣,遺體受蔭。這話說的很對。」
之前皇帝們各自清點陪葬品的時候,都知道少了些東西,壁畫沒來,還有那些漂亮的畫像磚、石刻磚全都沒來,有些是石刻磚有些是雕刻的陶磚,都可好看了。後來晉朝的墓葬里有飛檐斗拱和廊柱,也沒來,不知道地府的算法是什麼,有些玉石來了有些則沒有,可能是比較天然和比較大量的磚瓦都算成地基的一部分不送來,要不然吶,光是靠大量的石磚和陶磚,就能把五畝地都給埋了。整理好能有個高台,收拾收拾蓋房子大概能蓋十三間北房。
這書乍一看得嘲笑,仔細看看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也講了住宅的風水和活人的行為對陰間的影響,其中對墓地選擇山勢走向的標準說的很清楚,按照他的說法來選,會埋在一個。
曹操沒有離開,看了看略顯冷清的大宅:「我有一件事不解,想要向你請教。」
扶蘇漫不經心的摘了兩串葡萄,塞給他一串:「不敢當,我也有許多不解,可以談一談。」
「如今天下動盪,十室九空,獐奔鼠竄顧不得禮樂衣冠,宮人紅袖哭,王子白衣行。冥府擁塞更勝人間,我許多故人都被招募去,關雲長如今在邊關做城隍,天天抓鬼,我也有心前去效勞。你闔家都在外奔忙,聽聞始皇身居高位,不日還要再進一步。惠帝師承墨子,如今和大禹一樣,三過家門而不入。你為何在此隱居不肯出仕?」曹操低聲問:「帝鎮出不了什麼亂子,公子亦有才幹人心兼備,以閻君選才用人的原則來看,必然器重你,為何幾百年來不肯出仕?」要說扶蘇一點上進心也沒有,他不信,難道是人質?那也不必如此,始皇還真不用被神仙這樣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