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們回來時,就發現情況不對,氣氛不對。
楊廣去第三次征討高句麗了。
第209章 大膽+楊廣+唐朝
城隍們在自作主張放開回家探親這一條項目,並且偷偷小規模實施——允許善人回家探親——三十年, 閻君不知道。
最近三年, 膽子越來越大了, 直接允許戰死沙場的士兵回家探親,然後在去當地的城隍府報導。
好處是士兵們抗拒性減少, 心甘情願的跟著走,邊關的城隍壓力減少,在家守株待兔——守著城隍府等鬼魂們送到家門口, 然後判官慢慢的審查, 鬼差一批批的送到鬼門去。輕鬆!方便!仁愛!不守規矩!
雖然城隍們提供了精確的數據, 記錄了被放回家的人數和各地準點去報導的數目——鬼魂們拿到了過境許可而且各地城隍全都贊同這件事,要不然早在回家路上就被抓了。各地也統計了拿著憑證, 自述是在邊境戰死的鬼魂的數目——只有萬分之一的鬼魂試圖逃跑。
城隍們, 不是單獨幾個人, 而是大部分城隍, 即便是新任城隍也很快就被那些悲戚的鬼魂打動,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允許橫死他鄉的鬼魂回家探親, 以前是奏請閻君, 不准, 就開始先斬後奏。
閻君們擔心放人回去會導致不好抓, 到處都是孤魂野鬼, 或是在回鄉的過程中互相廝殺、借屍還魂、傷害活人。
城隍們偷偷進行了測驗,證明不是這樣的,鬼魂們不會做這些事, 可以仁慈的允許他們回家探親,探望年邁的父母,嬌媚(通常不是)的妻子,幼小的兒子。
閻君們現在擔心另一件事:先斬後奏!自作主張做的這樣輕鬆隨意,從上到下人間幾百城隍,幾千判官,十萬鬼卒,竟無一人將這件事稟報君上。
這是什麼意思?這代表了什麼?不言自明。
閻君們雖然一向抱有『我這裡的鬼都是好鬼』、『都挺好噠』、『節儉和正義是神明的底線』等傻白甜思想,但也沒遲鈍到被人侵犯權力還沒發現的程度。
嬴政看他們一臉『你們是不是想篡權』,暗暗的感覺好笑,這是熟悉的氣氛。
被召回來的只有郡城隍,紛紛自辯:「閻君素行仁愛」
「眾鬼苦苦哀求,泣血悲啼,我們於心不忍。」
「多次請求閻君開恩,閻君總有諸多顧慮」
「我為蒼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