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摸摸下巴上的小鬍子,開玩笑道:「唔……他在學習如何變成女人。哈哈哈。現在只是同床共枕又不能做什麼。」
第232章 兄弟+昭儀(修)
柴紹作為資深的業內人士,把這些事看的很清楚, 以閻君的壽命——勤勞而不死, 還有地府的人才來源——死下來, 以及長久穩定的背景,還有閻君們大肆興建學校, 努力培養陰間出身的人才。
陰間的人才培養的還算可以,比較容易成才的是夭折的少年人和壽命到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但更優秀的總是是世家子, 畢竟耳濡目染的力量很強, 從小讀治國安邦的書, 父親和叔伯全都位列高官,閒聊時聽到的東西就是別人終生學不到的東西。而且世家子和平民之間從穿著和姿態之間就能分辨出來。即使遮去容貌, 長官在提拔人的時候, 寒門出身的長官也會選寒門, 世家出身的長官也會選世家子。閻君對此給出辦法——不由長官選人, 扔骰子。
柴紹為什麼知曉內情呢?因為他去了太學,主講《唐律疏議》。太學下轄的範圍很大, 從各地的蒙學教程、小學教程, 到通過考試和推薦進入太學, 以及那些有心再進一步的官吏兵卒回來進修, 都歸太學管轄。人間的法律更新之後, 陰間也要與時俱進,判官和京兆府必須都學,以便在發生爭端審案時可以斟酌量刑, 譬如一件事,開皇律罰的輕,唐律罰的重,或是一件事本來有罪後來又無罪。
唐朝的佃、質、典等物權以及債券、婚姻法、稅法、商業法都和前朝有所不同,在陰間,老鬼和唐朝的新鬼們有很多不學陰律,發生爭端時只以自己生前所知道的法律為依據。陰間不能強行勒令他們都去學陰律,只好讓判官們通曉各朝法律,在一個依照宋律一個依照唐律發生矛盾時,先弄懂怎麼回事再調節。
譬如說,唐律規定:買賣不和(強買強賣)、強執其市(壟斷)、更出開閉(吃回扣)、參市(貴賤摻雜、缺乏質保),這四種杖八十。如果得利超過八十,按照強盜論處。
以前不是這麼判的。
陰間也不是這麼判的。三方需要互相了解才能統一。
李昭誇了一波柴紹,覺得丈夫還是很聰明,找了一個清貴的職務。
劉徹走過來問:「聊完了嗎?平陽公主……」你這個封號和長相都真不匹配。
李昭笑道:「叫李昭就行,不必客氣。」
「那好。龍篆石鼓上的字是什麼意思?」全帝鎮都想知道那龍篆石鼓的意思!這兩年他翻遍了所有研究文字的古籍,還在地府找了許多書法家一起研究探討,始終沒有解出謎題。不是他們不行,是那上花紋一樣的字總共才八十五個,實在破譯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