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老闆扼腕嘆息,借書的利潤可少,看他頭上的金簪,身上的團花錦袍,腰間的純金蹀躞帶,掛著的鑲蜜蠟的吐蕃風短刀:「我看您是顯貴之人,何必借書回去自己抄呢?您看這邊有抄好的,抄書這人學的是王體,師承虞世南。不瞞您說,這可是我單獨留給貴客的精品。」
李世民暗暗疑惑,他也師承虞世南,褚遂良也是,虞世南的學生大多是官員,怎麼會輪流到給人抄書為生。走過去過去隨手一翻,就笑了,就這個字,徒有其表無筋無骨,全篇肥肥實實的字,像是一碗鱔魚羹。地府的魚羹實在是少,稀少昂貴,數量不足。當年是他重點提倡寫字要有骨力。
書店老闆又指著牆上的一副字介紹道:「這是李太白的酒醉狂草,真跡!掛在酒罈子旁邊,四捨五入就是和李白對飲啦。」
真跡倒是真跡,詩作寫的也很好,提到了他在陰間結識的古人,依然是豪情萬丈、高高蒼穹的風格,只是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副娟上會有中縫。
因為這件衣服來的有趣,是李白又又又沒錢結帳時,別人替他結帳並求字。倉促間只有筆墨,沒有好紙張,就脫下身上的新衣服,請李白題字在衣裳後背上,回家之後四四方方的裁下來,拆開中縫的縫線,兩塊布修剪好了,用宣紙在後面托好,一裝裱,除了有一道淺淺的中縫之外看起來很完美。
「本來有兩幅,杜甫給我寫了匾額,換走了一幅。」書店老闆得意叉腰,他有很多塊匾,全是書法家真跡!
太宗這才來了興趣:「有王羲之的真跡嗎?」提到王羲之時,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沒有,隔壁有王獻之和他們兄弟的。」
李世民嘆氣,王獻之的字太嫵媚了,怎麼說呢,唐朝的皇后們寫字都沒有他那樣嫵媚——也沒他那麼好。最後買了一副鍾繇、一副衛夫人的真跡,錢不重要。推著借來的六十多斤詩集回去:「李隆基,把岑參的詩抄三遍,杜甫的詩抄一遍。」別時間長了變成不識字不會寫字的文盲。
李隆基長舒了一口氣,感激不盡的站起來:「喏!喏!我一定仔細寫好。」終於能看見字了!看來給劉邦送禮果然有用,漢高祖在漢朝之中雖然不像唐太宗這樣人人敬畏,但他是真有本事。就是嘛,則天皇后真滅了唐朝,而我只是差點,憑什麼她能安然無恙的持子媳禮,兒女成群聽從差遣,拿楊玉環織的布賣掉,還享受生活。近年來太穆皇后回家就忙著揍我,都沒力氣找她的麻煩!太不公平!
劉邦:(⊙_⊙)我還沒說什麼呢。
唐玄宗豈能坐以待斃,這兩年想起來可以迂迴作戰,既然爹和兒子在旁邊裝鵪鶉,孫子勸過也無效,就偷偷的給漢高祖用酒肴和陪葬品行賄,請他以非親非故局外人的身份,來勸一勸唐太宗。就要兩樣東西,一個是自由,另一個是尊嚴。
劉邦不是很用心的勸,有時候管用,有時候不管用。今日看唐太宗忽然轉變政策,不由得一拍大腿,暗叫不好。這小子現在沒什麼顧忌,將來要是到我這裡撒潑可怎麼辦?立刻找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