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欣然站在門口翻書,長長的一卷書。寫的公正規矩,用的是顏體,顏真卿還沒到地府,他的字體先傳了下來。在看其中的故事,悵然若有所得:「崔氏女是夢中人物。九郎確是真的,是我三生有幸。」
獨孤貴妃本來在旁邊清理一顆鏤空玉雕香囊,聽到這裡微微低頭,心說又開始了!
李治難掩笑意:「媚娘也覺得人生如夢麼?」買書的本意不是這個,就沒什麼目的,無論誰看到有趣的小說都會買回來分贈眾人。
「那是自然。」
李隆基還在河邊燒磚,磚的用量已經計劃好了,需要都燒出來再開始挖溝,要不然燒磚要好幾日才能出一爐,只能往前鋪兩步水渠,豈不是別人家不論有人沒人都用上了,只有自己家用不到嘛。假借砍柴的名義在樹林裡偷偷練劍。
他也想過直接燒制陶管,直接把河水引到自己家門口,但太難了。
獨孤貴妃在帝鎮生活的第三年,終於聽到自己入土為安的消息,也終於見到了自己的陪葬品——此前她除了棺槨中的首飾之外,身無長物,那些格外的金簪玉搔頭、手鐲項鍊戒指都是別人送的!
衣服是拿了絹自己做的。順手又給皇帝做了兩件新衣服,適合帝鎮生活的衣服。
「恭喜恭喜,你終於下葬了。」「哈哈哈哈。」
「多謝列祖列宗!」
皇帝們到帝鎮時都沒下葬,要停靈七日,還得在七日後選良辰吉日,拖一個月也是有的。但在拖延期間,都會把陪葬品先放進去,或是早已準備好陵墓,只等自己死了就去。她卻在宮中停靈三年,傳說中皇帝常常去探望她。三層棺槨密封的很好,木炭石灰和香料也可以吸收水汽,宮中用冰也不惜多少,但獨孤貴妃還是擔心自己的屍體會變醜。
上一個比較著名的不讓妃子下葬的人是高家的神經病,但沒有人提起來做對比。
又是一年初夏,忽然看到非其時的祭文從天而降。自從大曆十二年誅元載之後,到大曆十四年五月,李豫駕崩期間,朝中安穩富裕,他是明主,難得一見的那個級別。
李豫對朝中沒什麼牽掛,太子其實不錯,只是不如別人可人疼。看他也認真守孝,吃不放油鹽和奶酪的野菜羹,又有心勸阻,可惜李适聽不見。守孝的規格雖然是禮法,但是吧,總感覺孝期還沒結束這兒子就要餓傻了,他當年就覺得自己要餓死,雖然也為了父親去世而傷心,可有時候餓的眼睛都綠了,就……格外真誠的希望父親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