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皇逃竄絕非虛言, 不被稱為丟盔卸甲, 只因為大部分人沒有穿鎧甲。
第一次反攻洛陽時, 在大牢里找到了沈氏。可當時正在行軍, 沒法帶上女眷, 誰也沒想到打回來的洛陽還能再丟,沈氏就徹底消失了。
李豫繼位之後找了她很多年,活不見人, 死不見屍,就連和沈氏一同關押過的貴婦、服侍沈氏的宮人都不知道她去了哪裡。他也曾求助於鬼神,依然無效。堅持找人並非為了感情,為的是太子的母親不能神秘失蹤。到陰間之後,給他的接風宴還在籌備,李隆基還在拒絕女裝——他可以接受參軍戲,但女裝不行!李豫先問這件事。
李亨聽說過沈氏失蹤的事,但從沒想起來為他打聽。
祖先建議他寫信詢問閻君。
這種打聽下落的事情很容易,只要有理有據,閻君不忙,問什麼都可以查。
李世民:「包括王羲之的住址。」這就是王羲之搬家兩次都沒能躲開的原因。
長孫無病溫柔的告訴他小竅門說:「還活著的人,或是在地府生活的鬼,都能查到。只有下地獄和去投胎查不到。」
譬如我的哥哥,我就當他是因為雉奴負心,後期不忍聽聞武曌篡位的消息,憤然去投胎了——這很合理哦,或許不是真相,卻能讓人心裡好過一些。
李豫微微嘆氣,他剛剛要去見閻君,一個是初來乍到理應拜訪當地君王,另一個就是為了問問沈氏的下落。 「好。」傳說人的生老病死福祿都被鬼神所掌控,閻君查查帳簿就能知道她現在何地。如果可以的話,應該託夢讓李适知道他母親的下落。是屍骨就安葬,若還活著……不論她有什麼遭遇,她現在都已經是皇太后,理應安享晚年。
大唐的太后,生死未卜,屍骨無存,這……可不是第一次了。
沒有送信一說,自己在家裡寫了信燒化了,一張紙飄飄蕩蕩直奔閻君殿而去。
這無需查證,讓都尉感應一下她在哪裡即可。
如果感應不到,再去人間感應一番。
都尉叫來一個伶俐過人的校尉:「你小子每每以奇謀巧思戲耍同袍,你今日若能找到人間新天子的母親沈氏珍珠,我就服你。不但請你飲酒,還引薦你認識我妹妹。」
幾十名都尉本來在看書、看各種書、寫小說、對弈、品茶、畫畫、占卜、打坐……總而言之,待詔,一聽這話,紛紛看了過去,就想知道知道還有什麼簡單易行的找人方式。
校尉裴明禮,機智的無與倫比,從收廢品起家,改行做了二手商販,積攢家產無數。又在京城外買了一片荒蕪不能耕種的瓦碩場,嫌僱人收石頭太費錢,就豎起高杆,掛上筐,公開宣稱誰能把石頭扔進去就給誰一大筆錢。閒人應者如雲,都去搏運氣,扔石頭這種事當然就地取材,很快把地里的石頭全都撿乾淨堆成一大堆。只剩下遍地荒草。
裴明禮算了算,拔草一筆錢,買肥又一筆錢,這樣太不划算了,就讓附近的牧羊人來此放羊。羊吃草能連根拔起,吃的乾乾淨淨,又留下大量羊糞。他轉手在變得肥沃的土地里種水果,一車一車拉到京城裡去賣。後來改種蜀葵,蜀葵嫩芽能吃、開花能觀賞能做染料、能入藥,種花的同時又養了蜂蜜。他事跡最終傳到唐玄宗耳朵里,李隆基:這人是個人才。最終官居九卿之一的太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