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戰爭才能給軍隊帶來好處。平時都會被剋扣軍餉軍需,被挑剔,非得是打仗才能揚眉吐氣,大展身手。但是呢,打仗時立功的是武人,文人們雖然不敢上前線,但是很善於批評,認為國家棟樑的風頭被搶了,認為武人需要監督批評。
高士廉和另外幾個人把當前朝政黨派簡化成一個坐標軸,潘美和楊業在不遠處喝悶酒,聽了全程,十分難過。
文武和南北兩種立場就變成了:北文/北武,南文/南武。
然後北文和北武互相鄙視但支持,試圖排擠南人,看南武的戰鬥力來鄙視。南文對南武鄙視,不怎麼支持,並極力打擊北武。北武對南文南武蔑視。南武對此痛心疾首。
李世民看向窗外,好多草:-_-||
…
《舊唐書·本紀》部分近三十萬字,到《新唐書》僅剩下九萬字。
李治慢慢悠悠的問昔日的大臣們:「媚娘能為了我的墳塋興風雨。你們真不能對歐陽修略加小懲麼?」墳塋是自謙。
大臣一起搖頭,真的不能。
李治沉吟再三:「李隆基所修《貞觀政要》還好,卻不算是史書,我打算為父親重修史書,不外傳,只留作私藏,諸位可願祝我一臂之力?」
所有私藏的東西都能流傳開。(#^.^#)
眾人都答應了,並小聲要求讓武后別來。
……
人間有一個名叫吳縝的人,正在寫《新唐書糾謬》,主要就針對編輯組。寫好了目錄一看:書事失實、事有可疑、自相違舛、年月時世差誤、官爵姓名謬誤、紀志表傳不相符合、載述脫誤、義例不明、先後失序、編次未當。
啊我好細緻!這不是小心眼,是他們錯誤太多。
……
但總的來說,畢昇剛發明的活字印刷沒用上,雕版印這套書也很方便。
不管陰間什麼反應,唐太宗的支持者們作何感想,新唐書就作為官方書目發行。
目的有三:1.重塑宋朝的正統地位——修書能塑造國家地位。2.反對太后執政以及皇帝親征。3.石敬瑭不配。3.5.不要打仗不要打仗。
龐籍在邊關盯著李元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