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時修行更難。」
武媚娘拿了丘處機的新書回來:「太宗。他直說了沒有長生之道,是個愛說實話的人。傳說山神知道他想去西行面見成吉思汗,為徒子徒孫略作準備。」保下一塊是一塊的準備。
……
那邊趙構的吳皇后正在為侄子的死而哭:「魏郡王韓琦曾孫,宋神宗第三女唐國長公主之孫,我的侄子,就這麼被人騙到夾壁牆裡殺了,不得全屍嗚嗚嗚嗚嗚」
趙構客客氣氣的問其他人:「趙惇做的這叫什麼事啊,太蠢了。你們同意嗎?」
趙昚的脾氣雖然很好,對於讓自己和兒子常年不能見面,離間父子之情,還讓內侍譏嘲自己的李鳳娘沒有半點好感,一頓痛毆逼得她提前喊出要去投胎,這才罷手。至今耿耿於懷,不愛搭理趙惇。
趙惇也無話可說,他既然容易被人左右,那麼李鳳娘說太上皇很壞,他信了,太上皇說李鳳娘壞,他也信了。誰能占據他的心,完全看是誰又凶又能叨叨。
趙光義冷著臉問:「用你說?」他們罵趙惇罵了一個月,趙構才反應過來?
吳皇后捏著拳頭,捏的噼啪做響,就等著楊桂枝下來!一個是她的侄子,另一個是她非常喜愛的小宮女,可以說是被她親手送到皇后的位置上,本該團結起來!
雖然……韓侂胄不願意和楊桂枝團結,這兩個人,一個是笨蛋,一個是混蛋。何必讓史彌遠與她勾結,楊桂枝並無父母兄弟,韓侂胄你本可以將她引為臂助。不對,那樣就把皇帝控制住了……這無能的皇帝無論如何都會被人左右,自己沒有主見,誰都救不了。
……
辛棄疾在死後依次見到了自己喜歡的孫權、劉裕、桓溫、陶淵明、李清照等人,
陶淵明知道自己歷年來被越捧越高,辛棄疾十分之一的詞裡提到或化用了自己的典故。更巧的是,陶淵明自己是四十一歲歸隱田園,辛棄疾是四十二歲遭讒落職,六十四歲再起用,不久又罷歸。一生力主抗金,提出方略無數,均未被採納。同樣是年輕時壯志未酬,中年後歸隱田園,雖然遠隔千年,卻對那份有心無力的痛苦感同身受。
一見面就邀請他和自己一同隱居,沒有什麼比得上在太平盛世隱居耕種。「看看我家幾畝農田,衣食無憂。」
楊萬里住在三里地外。
別人住的也不遠,他們選擇住址時,都不約而同的住在偏北的方向,那是夢想的方向。
地府以都城為中心,也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有心北伐的人都住在北邊,無心北伐的人都住在南邊,南北兩側雖然極其廣闊,但在路上總能相遇。而且空出來的農田數量有限,同一個年代來的人,通常相聚不會太遠。
到的更早的是韓琦、王安石和章惇、宗澤、岳飛等主戰派,眾人一見面,互道:「如雷貫耳。」
「如雷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