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的士兵通常是江豚,還有年深日久的大魚,常年吸收日精月華,偷聽船隻中的談話,和淹死的鬼聊天,漸漸補足精魄。
「我聽說有人把黃河稱為母親?河神稱為父親?有這種事嗎?」
「有,民間有這樣的說法。」
小龍君疑惑的翻看卷宗:「每隔兩三年鬧一次災,為什麼還要有這種說法?」
這件事,不論是他的老師(崖山跳海殉國的一個文武雙全心態很正的才子,被龍君的父母扣下教流行文學),還是隨行的管家、以及御用的商人衛子夫都想不出什麼合理的理由。
小龍君自己想出來一個理由:「一定是因為母親容易莫名其妙的發脾氣,而黃河容易莫名其妙的泛濫吧…」
龍君的母親雖然脾氣很好,但他雲遊天下時見過很多莫名其妙就開始咆哮的婦女。
衛子夫微微一笑:「有時候父親也會莫名的發脾氣。」
小龍君:「凡人的父親不是在外面賺錢養家嗎?」他在變成魚浮上水面時,常常聽到船上的男子說跑船幾個月沒回家了,不知道孩子還認不認識自己。
老師:「龍君常年居住於江湖中,偶爾去人間盛會上遊覽,所見之人主要是商賈和來往官船。凡人除了行伍和商賈之外,大多終生不離開本鄉。」
「原來如此。」小龍君搖身一變,變了一條大白魚,去巡視自己的水域。
……
皇帝們的情緒和立場很少有真摯且統一的表達出來的時候。現在有兩件事除外,一個是期待朱元璋收服幽雲十六州,另一個就是摩拳擦掌的等著羅貫中。
眾所周知,凡事一旦沾上演義,就等於是除了真有其人之外,其事情都屬於編撰,從人物性格、能力到人物關係,就都不真了。羅貫中不一樣,他不是單純的胡編亂造,他很巧妙,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故事混在一起,引人入勝,你如果要考據,還有不少事是真事。
楚漢演義中,把許多民間故事和自由發揮創造的事融匯在一起,劉邦可是頭一次知道自己還想過得到虞姬,他尋思著這事不太對勁,就算是歷史上真有這個機會,也不能要。那太有損形象了。
羅貫中似乎不在乎任何一個皇帝的形象,他奉蜀漢為三國正統,但劉備不是很開心。看著正文掐指一算:「這麼算下來,我可不是皇叔,我是他孫子。」羅貫中沒數一下到底多少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