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以劉永誠為楷模,我甚愛之。」
原先愛,後來他太囂張跋扈,大臣們都彈劾他,就有些不喜歡了。
「呸!」朱棣沒那麼好糊弄:「開西廠,羅織數起大獄,劉永誠沒幹過這種事。」
朱見深就奇怪了,羅織大獄這種事,會讓太*祖太宗面露不悅?
「開西廠是因為,東廠現在自成痹,痹症,與文官勾,勾連。」他先說了一下汪直的戰功,確實能征善戰。首先大敗建州女真,隨後和王越一起攻擊蒙古,夜襲蒙古大營,不久就有了皇后滿都海的死訊,達延汗(蒙古小王子)也僅已身免,狼狽而逃。又去帶兵大破韃靼。汪直還想攻取安南,重設交趾布政司。還想索要鄭和下西洋的海船圖紙,再派人下西洋,解除海禁。
是有很多人趨炎附勢,不過他還是舉薦了好幾個不貪財、不尊重他的人。汪直鎮守大同時,邊關無礙,等到他被調走的第二年,大同大敗。
其實現在早已不喜歡汪直,只是說自己曾經重用的人不好,就等於說自己眼光不好,那不行。這不只是面子,更是性命攸關的大事,祖宗還在瞪我。
朱元璋不高興不是因為他任用宦官,而是因為,他認為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當丞相,這兩樣工作都應該由皇帝本人來完成,『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傳聞他聽說了,反倒認為很好,閣老和尚書大權在握想幹什麼呢?只是看朱見深這樣子,從小也不知道有沒有好好學習,有沒有練武,倘若讓他去帶兵打仗,萬貴妃必然要隨從左右,到時候別他娘的在正史里記一筆貴妃戰死沙場。
她當然不可能打贏,別拿打仗當耍熊。這胖娘們說的倒是沒錯,朱祁鎮打亂了全部的計劃。滿都海皇后在歷代蒙古可汗中,都稱得上是佼佼者,善於治國又能御駕親征,讓蒙古團結起來,如果真有這樣的戰功,那這個汪直。
之前說到汪直時,都是唐朝的皇帝們說的,言語間多有鄙夷憤恨,也對,他們那會有軍功的宦官容易殺皇帝,別人傳來的消息終不可信。
如此說來,那就沒什麼事了。接手的爛攤子基本上換個差點的皇帝就能被內憂外患整亡國,他都能一一平復,大藤峽、紅岩池、成化犁庭、收復河套。
從成化元年到成化十八年,幾乎年年收到大戰大捷的戰報,每次都打贏了,又沒聽說國庫空虛。還想要什麼?
「你練武嗎?」
「習過騎射。」朱見深有點抱歉的說:「不,不,不太精通。」
朱元璋把他帶到旁邊的桌子上,這桌上放著從一石到六石的弓:「你試試看。」
朱見深勉強能把兩石的弓拉到七成滿,三石的弓就只有四分滿,算是個不好不壞的成績,鬆開之後把弓放回去,雙手已是微微發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