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自己任用大臣這方面沒有道德潔癖,或者說有了感情,道德潔癖也就不算事了。
明朝的皇帝們原以為漢唐的皇帝對於權宦劉瑾被殺,會跑回來恭喜自己,並設宴慶賀,等了一段時間,卻沒有等到慶賀的人群。
朱元璋:「你們有腦子嗎?漢唐兩代深受宦官其害,現在看朱厚照都能輕易剮了朝中第一權宦,他們能高興?等到宦官什麼時候敢輕言廢立時,他們才會回來慶賀。」
這兩朝皇帝確實都在鬱悶,按理來說,太監既然做了監軍,連沐王府都能欺壓,又掌握著東廠這個要人命的地方,劉瑾竟然被殺的這樣容易,難道這就是有錦衣衛的好處嗎?
……
朱厚照:「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十二年了,朕終於要去北方了!」
背弓挎刀,策馬千里,差點把跟著他的宦官累死一批,他卻只有興奮不覺得疲憊。精力旺盛過人,多年來酒色消遣一點都沒影響他的體能。
他就給自己改名朱壽,封將軍,封鎮國公,在管轄居庸關的宣府(河北省張家口)營造鎮國公府,把豹房裡的奇珍異寶都搬了過來,要求奏摺必須送進去,但大臣萬不得入內,比豹房的監管更嚴密,確保私密性。
比北京更北,就住在邊關!
陰間聽說這件事之後,都很迷茫。
趙匡胤仰天長嘆:「朕的燕雲十六州啊!」宣府屬於燕雲十六州,這是他生前死後最深的執念,始終沒有搞定。看看人家的子孫,都能搬過去住。
李純對李恆感慨:「這可比李湛胡鬧的多。」
李旦:「倒是精力旺盛。」
朱佑樘:「皇后就不管他嗎?這和我一點都不像啊。」
朱見深:「他有沒有孩子啊,正德十二年,他都二十七歲了。」
朱祁鎮卻有點喜悅,他覺得這個孫子活的自由快樂,不敢吭聲。他曾經在宣府關隘下叫門,祖宗們又善於翻舊帳和找茬,宣府這個地名不能提啊。
朱棣扶額:「希望他別是葉公好龍,戰陣上的苦楚經歷一次就知道了,那不是好玩的事。只要不被敵人抓住,我也就不強求什麼了。」敢於搬到居庸關,倒是很有血性,不知道一直在和義子打架的人能有什麼本事。祖宗我戎馬半生,在燕地經略多年,才敢搬到北京來,還要用居庸關做京城屏障。他倒好,身為皇帝竟敢直接搬到關外去住,就差深入敵營去過些遊牧生活!
還想要什麼寶馬良駒?能不被生擒活捉,就很優秀。
朱元璋忽然說:「朱壽這個名字有點熟悉。」洪武年間有一個都督僉事,封舳艫侯俸祿二千石,賜有世券。和另一個官卑職小的朱壽,都因藍玉案坐死。他記得這件事,當年看名單時疑惑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把同一個人記錄重複了。朱姓是大姓,壽是常用名,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