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危機感頓消,對財寶不是很在意,但這態度很重要。現在沒有生死攸關,人間基業已經定妥,也沒有蕭何等人喋喋不休的勸諫,又懶得回去努力了,努力到極點也沒法橫掃地府嘛。回信告訴她好好干,不要多心,現在不和秦始皇敵對。
現在名義上的漢王就是呂雉,偶爾把劉盈拉出來溜一圈,百姓們覺得好像差不多,閻君們根本不在乎,官員們有些迷惑但好像又沒什麼問題。
呂雉:我必取而代之。
文帝劉恆,景帝劉啟,二人沒能突圍出去,竟然也沒有一個人回來救他們。
一直等到漢武帝時期,跑來投奔秦國的百姓還不是太少,有些人是一代一代的去找父親,就找到了秦國,投奔漢國的百姓竟也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多,有很多百姓害怕打仗,就又悄悄的跑了回去。
現在出於競價吸引百姓,秦漢兩邊的賦稅都很低,但閻君治下更低,勞役也更少。
閻君們彈冠相慶,沒想到真正削弱他們實力的是這個~簡單方便,超出想像。
正在考慮徹底免掉勞役和賦稅,先把他們治下的百姓都勾引走,現在庫房裡的錢財能支撐住。
扶蘇回去一一稟報父親:「就是這樣。」
嬴政最近看他這副沒有進取心的樣子,覺得順眼了一些,自己不會老則不焦慮,心態還很平和。
這件事確實麻煩,自從文景之治後,自己增加的人口越來越少了。
鬼和鬼在一起不能生育!這簡直是斬斷了兵源。
蘇秦前來拜訪:「祖龍,我可以為君王阻攔此事。」
嬴政不問他會怎麼做,只是相信他能做到。這對於蘇秦來說一點都不難。給他錢,給他儀仗。
蘇秦對閻君說:「我聽說閻君想免除百姓的勞役和賦稅,這樣恐怕沒什麼好處。
有三個原因,第一,百姓在十稅一的時候生活就很富足,十五稅一就很寬綽。百姓不會為了減少十五稅一的政策而輕易拋家舍業搬到這裡。
第二,一旦不收稅,超乎常理,會導致人心惶惶,又忘卻君恩。就如朝三暮四那個故事,如果秦朝的賦稅不變,而閻君免賦,等到國庫耗空後,再想重新收賦,百姓反而會因此不滿。
第三,贏秦深諳耕戰,多年來積穀如山,道路和水渠都已經修造完成,卻是小國寡民,如果要和閻君一起免稅,他們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