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這才想起來,自己還真有兒子,如果是那樣的話,倒不是很過分。
可心裡依然不適,不行。
有謀臣看出陛下還是很不願意,就出來反駁:「陛下,臣以為不可。呂雉無論稱帝與否,都可以分化瓦解漢朝。正如武曌可以離間唐太宗父子之情。她們這種女人,在誰處,便能禍亂誰家江山。陛下,李唐已經改換為武周,不論將來是侄子還是兒子繼位,武周都是李唐的一個心結。難道武曌能有佛門大智慧,退位歸還李唐神器嗎?不可能的。李唐宗室已被她斬盡殺絕,絕無第二個劉秀重整河山。」
李世民其實也想說這件事,尤其是越王攻打武曌的時候,那個交戰過程簡直要把他氣死,太蠢了,蠢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算了,別把自己說的那麼沒見識。越王就像所有的笨蛋一樣自取滅亡。騎射和蹴鞠可以訓練戰士,打馬球也可以訓練小隊協同作戰的能力,本不該如此。
呂雉選擇逐個擊破,依次找到漢朝的皇帝們,努力攻破他們的心結,以利誘和苦勸為主,爭取支持。人們都有好惡和弱點,她這些年來一直再研究內外眾多皇帝。
沒有磨不碎的石頭,漢朝的皇帝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先用馮有做個實驗。
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北魏文明太后。只不過這次說的不是呂后做了夢,而是有神鬼秘授神機。
拓跋珪和拓跋燾盯著馮有,馮有左手邊是丈夫,即便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這件事看起來蹊蹺,漢朝怎麼會有這樣的好心,但好像值得一試。她的丈夫是被她索要歸來的,有帝氣,但不是很強。
眾人的態度含糊,馮有既想要試一試,又不願意為此生隔閡,和這倆祖宗在一起共事本來就很難。
呂雉:「你看,拓跋珪和拓跋燾知道這件事有效,才不讓馮有稱帝。」
漢帝:你這是和漢高祖學的忽悠人嗎?
一拖二拖,就拖到神龍政變,武曌去帝號,來到陰間。
武曌的心情其實不太好——直到她在鏡中瞥見自己的容貌,雖然六七十時還能裝飾的如五六十歲模樣,保養的也好,但這在神龍政變之後都毀了,沒想到死後變漂亮。
身邊還有一隻五色斑斕的彩鳳,似乎象徵著則天大聖皇后的地位的合理性。
李世民一見她便大怒,因為能見到這個女人,就意味著她不弱:「武媚娘。」
她也有帝氣。果然,執政時間長,幅員遼闊,殺的人夠多,就有帝氣。
早就料到過這件事,只是不成想……真是可恨。
最好的結果是武媚娘沒有帝氣,和其他羸弱的皇帝一樣,消失於無形。可惜事與願違。
武曌反而嫣然一笑:「太宗惱我麼?原以為太宗不會思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