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哪裡知道, 高洋是因為怕死才故意裝的傻乎乎, 聰明的部分只讓高歡知道。
父子二人面面相覷了一段時間,也沒什麼可說的, 生前關係就還算可以,雖然高澄和老爹的寵妾私通, 還差點導致母子二人都被廢,但後來關係緩和下來之後還挺好——那是有共同的奪取天下的目標。
現在閒下來, 無事可做, 一開始從無話不談,到後來逐漸冷戰。
高澄當了兩年多無冕之王,穩住了大局, 心態自然不比往日。
也不肯再如往日般謙遜,以父親為首。現在只想以自己為首,發號施令,談吐間儼然自己才是北齊做主的人。
父子二人沒過兩個月,就開始回憶起自己平生經歷,不遠處有項羽故居,依然為此憤懣不已。項羽乃是一敗軍之將不足言勇,自己父子倆已經接近於實際的皇帝,只差一點。生平回憶了一會,就開始產生矛盾。
高歡閒的沒事幹,又有點懷疑他和鄭大車之間的關係。只是想起婁昭君,不好再問。
等到高洋稱帝後,給倆人追封了神武、文襄的帝號,迎來了一撥搬家。
小帝鎮中,北魏的皇帝們終於見到了這些玩弄、勒逼東魏的亂臣賊子。看到高歡高澄父子長得還真不錯,是大丈夫的相貌,但二人毫不愧疚,連句客氣話都沒有。
當即叮了光當的打起來了。
一有敵人,突然就達成共識,一致對外。
閒來沒事,嘲笑一下蕭衍和侯景,指天畫地的罵一罵閻君——一開始只是試探,後來則是因為長夜漫漫,沒有胡姬美妾而開始罵人。
在整個小帝鎮的鄙視鏈底端,是梁武帝。別的什么半壁江山沒守住啊、突然變得昏聵啊、活的糊塗死的搞笑啊,亂臣賊子奸佞小人啊,別人好話說盡了就是不聽啊,都不如他可笑。
可是制霸小帝鎮迷信鏈的頂端的人,還是梁武帝。
背地裡雖然嘲笑他不是個好皇帝,卻又都覺得他是個好和尚,又虔誠,學識又淵博,對各色經文談的頭頭是道,要說聽人講經說法,還得請蕭衍來給我們叨叨一會,平心靜氣。
只有北齊高家對梁武帝不屑一顧,還因為這廝曾經接納侯景的原因多有仇視。
父子二人的又次爭執,源自於對高洋有沒有智慧的爭議——高澄堅稱那是個幸運的傻子,高歡則認定大兒子對他同母的弟弟懷有偏見。
高洋前期真是個明君樣子,知道北齊超越了另外兩個國家,而他也開始放鬆的酗酒。酗酒成癮。
朝代更迭,周和陳取代了魏和梁,高洋也開始製作人骨琵琶,廣攬美色。
十年之後,高洋的皇位留給幼子,他來到地府,見到父兄。
漢文帝和漢宣帝本來就很厭惡高洋的為人,原先是不屑於替高歡收集情報,聽說高洋的兒子給他諡文宣帝,深感受辱,感覺自己的諡號都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