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咱們生產隊的糧倉後面有山,可是此山有幾處泉眼,證明地下水活動頻繁,這幾日,雨下個沒停,地下水位已經不知道長成什麼樣子,您說萬一要是爆發山洪,山體塌了,咱們的糧食還能搶回來多少?”
張天河也沉思起來,他住在這裡這麼多年,對糧倉後面的那個山肯定還是了解的,那裡確實經常有泉水外冒,不過他確實沒有考慮過山洪的事,萬一真有山洪,糧食里混了沙子,那是一點兒也救不出來。
“到處是一片汪洋,你說糧食能搬到哪裡去?”想要換個地方搬,要找一個十分安全的地方也很難。
感謝於書中的情節,沈雲和確實知道有一個好去處,“咱們太陽沖北邊折倫山,山中間不是有個休息用的茶亭,那一塊接近山頂且坡度較緩,應該沒有大礙。”
在大壩崩塌之後,整個紅旗大隊的村民,幾乎全部撤離到山裡,太陽沖的村民就撤離到了茶亭所在的平地。
所謂的茶亭,是幾間搭簡單搭建的土磚房,以前是為了方便走馬運貨的行人喝茶休息所用,後來有了拖拉機,茶亭也沒有專人再燒茶,劃分到太陽沖生產隊以後,就成了上山砍柴的村民飲茶休息之所。
為了說明事態的嚴重性,沈雲和仔細的分析,“您有沒有發現,最近糧倉周圍排水比較困難,水位漲得厲害,而且後山的泥土沙石時有崩塌。”
張天河心裡暗自忖度,沈雲和觀察得確實仔細,他所講的這些都是潛在的危機。
在聽到涼亭這個地點以後,張天河狠了狠心一拍手,“這倒是一個好去處!”
對於糧食的事情,確實應該謹慎小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生產隊的勞動力多,多跑兩趟,沒有什麼大礙。
他轉身進屋去發通知,隊裡的喇叭一共設了三處,一處在沈雲和所在的隊部,一處在張天河家裡,另一處便在李喜春家裡。
喇叭聲很快響了起來。“請太陽沖年紀在45歲以下的男勞動力,迅速到隊部集合,情況緊急。”
等重複了兩三遍,張天河便穿好衣裳,跟沈雲和一起前往隊部。
兩人到達時,李喜春和一些年輕力壯的村民已經在那裡等著了,大家都翹首以盼。
“隊長,到底是什麼緊急大事?”李喜春贏了上來。
張天河心裡急,也沒心思一個個的解釋,“等會兒人都到齊了,我們再一起聊一聊這個情況。”
太陽沖45歲以下的勞動力,人數不少,很快在對不得屋檐下,便擠滿了三十來個年輕人。
“大家去農具房,拿點雨布遮蓋糧食,咱們把糧食轉移到山裡的茶亭去。”張天河見人說差不多了,便開始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