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岳不解。水牛對於農家來說太過貴重,他沿途所見,都是養在自己家裡的,既是防賊,也是為了方便照料。
何思慎道:“也不是全村的牛都在這兒。大多是住得高的那些人家將牛放在這兒養,水牛爬坡不便,村裡的路又不寬,一不小心就容易堵住。你大伯家的三頭牛,還有你大姑家的一頭牛,都放在這棚子裡養。看牛的是兩個孤寡族老,也算是給他們找個營生。”見顧岳尚有疑慮,何思慎只一想便明白了,又笑道:“這方圓幾十里內,可沒有什麼偷牛賊敢到李家橋來撒野。”
說話之間,門外池塘里的那一大群白鵝,也被趕進來了,鵝棚就在牛棚和石牆之間,恰好又作一
道崗哨。
何思慎帶著顧岳從水井上方繞過去,拐了好些道彎,前頭冒出個小曬穀場,對面便是顧韶韓家,一帶五間大瓦房,後梢兩側還伸出去幾間板屋,看得出家境很不錯。
顧韶韓倒是與顧岳父親頗為相像,讓他一見之下便有幾分親近之感。見了面,略問一問這一路上的情形,顧韶韓對弟弟的戰死,嘆了兩聲,便坦然接受了,又向顧岳說道:“咱們顧家,世代從軍,都說是‘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不離陣前死’,只咱們李家橋這一枝,百年來前前後後少說也戰死了二三十人,咱們這一房,民國以來就死了三個堂叔伯。聽得多了,見得多了,也就承得住了。好在你如今已經長成,品韓也算後繼有人了。”
顧韶韓說話稍有些遲緩,因這遲緩,更顯鎮定與平靜。
顧岳低頭不語。
何思慎略坐一坐,喝了杯水就告辭了,叮囑顧岳好生住著,沒得他允許,不許跑出柏樹灣去,私下裡又叫李長庚和顧豪岳好生看著顧岳,別讓他偷溜到衡州去投軍。
顧韶韓的妻子帶著兩個兒媳婦在灶間忙碌,顧韶韓帶顧岳進去和她們打了個照面,算是認認人。大堂嫂姓李,是李長庚的族姐;二堂嫂姓齊,從杉山鋪嫁過來的,不過她母親是何家嫁過去的姑娘。顧韶韓還有三個孫子、一個孫女,此時天色已晚,都陸續回來了,年紀大約在四五歲到七八歲之間,好奇地圍在顧岳身邊,問他昆明是什麼樣子的,武學堂都學些什麼。顧韶韓忙著和幫工聊天,估量天氣,安排明日活計,由得顧岳被幾個堂弟堂妹問個不停。又有家裡養的一大群雞,日暮歸來,嘰嘰喳喳,熱鬧得很。
顧岳恍惚之間,只覺得眼前一切,似乎百年不變,昆明城中的風雲變幻,已是如此遙遠模糊。
因著吃飯人多,顧家搬了三張八仙桌擺到正房前頭的小曬穀場上,女人孩子照例都是不上桌的,端了碗或在灶間或在曬穀場邊上蹲著吃。像顧岳和顧豪岳這樣的半大小子,本來也是不上桌的,因著顧岳遠來是客,顧豪岳明天又要下田,算是充個大人用,故而也都坐到了八仙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