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院子的地上,是鋪了石板的。石板濕漉漉的,上面的小坑裡還積著雨水。
旁邊廊下的地上放著一隻木盆,盆里坐了個怕是不到一歲的小嬰兒,他是頭一個看到穆瓊的,瞧見穆瓊之後,就咿咿呀呀地叫了起來。
一個正在做飯,約摸二十來歲的年輕小媳婦兒轉過頭來看孩子,正好看到了穆瓊,就招呼起來:「穆家小哥好了?」
穆昌玉聽到聲音,抬眼看過來,瞧見穆瓊站在門口處,滿臉驚喜:「哥!」
「昌玉,你在做飯?」穆瓊問道,往那搭建的簡易廚房走去。
「沒,哥,我在熬批把葉呢!」穆昌玉道:「早上我先洗了衣服,剛點著火。」
穆瓊走近了,果然瞧見穆昌玉正在熬煮瓦罐里被撕開的暗綠色的枇杷葉。
第3章 準備找工作
穆瓊和穆昌玉聊了兩句後,廚房裡忙活的幾個婦人,就都注意到了穆瓊。
一個老太太道:「小伙子病好了?真是阿彌陀佛,你媽這下總算能放心了。」
又有一個中年女人對穆昌玉道:「昌玉,嬸子說的沒錯吧?枇杷葉治咳嗽最管用,用不著花洋鈿去買藥。」
此時,人們喜歡在那些從國外傳來的東西前面加個「洋」字來稱呼它們,比如土豆叫「洋番薯」,又比如火柴叫「洋火」。
因為最初的銀元也是國外傳進來的,上海這邊的人,就愛叫它「洋鈿」,簡稱大洋。
而和大洋一起在市面上流通的標註了「一角」、「二角」、「半圓」之類的字樣的小銀幣,則被稱為小洋,或者「銀角子」。
當然,普通人家更常用的,還是價值更小的銅元,又稱「銅鈿」。
銅元是清末出現的,中間沒有以前的銅錢慣有的方孔,更重一些。
一般來講,一個銅元價值十個銅錢,上面還有「當制錢十文」的字樣。
這會兒,清末的錢和如今政府鑄造的錢大家都在花用,所以不管是大洋小洋還是銅元,都有很多種模樣,它們的價值也各不相同,兌換更不是十進位的。
一般一個銀元,換成一角的小銀幣,能換來十一二個,換銅元能換一百多個,具體按兌換店每天掛出的價格來。
當然了,這是在民國初期的兌換標準。
按照穆瓊所知,到了民國中後期,各地都在私自鑄造銀錢,以至於銅元泛濫,銀角子的含銀量越來越低,這些錢幣就越來越不值錢了,就連銀元,也貶值許多。
穆瓊以前通過書本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就覺得這時候的錢幣實在有些混亂,現在有了穆昌瓊的記憶,才總算將之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