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水龍頭放出來的消過毒的水,都是沒人直接喝的,要麼燒開喝,要麼乾脆就喝買來的桶裝水瓶裝水。
但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渴了,直接從河裡舀一瓢水喝的情況並不少見。
鄭維新和孫奕堯都答應下來。
第二天來看病的人依舊很多,而鄭維新和孫奕堯還真按著穆瓊說的,開始給村民講解一些衛生常識。
村里人大多不識字,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大學是怎麼樣的,但他們自一套理論,覺得中學畢業,就相當於是個秀才了,大學生的話,那就是舉人了!
現在舉人老爺跟他們說水要燒開了喝,那肯定是對的,只是:「我們家裡,沒那麼多柴火來燒水……」
這邊沒有森林,沒地兒砍柴,村民們平常用的柴火,不是水稻秸稈就是桑樹上修剪下來的枝條,而這些根本不夠燒。
穆瓊聽到這些,算是明白為什麼某位先生要棄醫從文了。
不過,雖然如此,這些志願者還是讓這些百姓知道了一些知識的。
在這個村子裡,他們義診了三天,來治病的人也就少了——附近幾個村子身上有病痛的人,基本上都已經來找他們瞧過。
如此一來,他們自然也就輕鬆下來。
按理,他們繼續在這裡義診三天,就能完成任務離開了,但是愛德華傳教士提議:「我們可以去更遠,更貧窮的村子,那裡的人更需要我們。」
「是的,我們應該將上帝的福音傳給更多的人。」瑪麗醫生也贊同。
這個年代,歐洲和美國往中國送來了很多傳教士。
他們這麼做的本意,是實行文化侵略,因而穆瓊最初的時候,對隊伍里的兩位外國傳教士,是沒有好感的。
不過跟愛德華傳教士接觸久了,他突然發現這位傳教士本身,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那些國家的上層肯定是想進行文化侵略的,但這些傳教士的話……有些怕是並不知情,比如愛德華,他就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人。
他覺得這個國家是如此的貧窮,人民的生活是如此的困苦,他應該在神的指導下為他們傳播福音,拯救他們的靈魂和身體。
他覺得自己背負著一個偉大目標,他要讓神的光輝灑滿這個國家,他甚至願意為這個目標貢獻一切。
而瑪麗醫生也是這樣想的,這從她和愛德華傳教士的對話中就能聽出來。
穆瓊並不喜歡這兩人那理所當然的想法,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不是壞人,有時的很多做法,還挺可愛的。
尤其是他知道,這次義診之所以會叫上那麼多大學生當志願者,是因為在鄭維新他們之前從大學畢業的醫生,都不願意去小地方執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