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所有人改名,他們現在的名字當然不是父母給的,爹娘給的名字是大丫、二丫、小丫,大毛、二毛。
序齒,朱元寧最大,她記憶中古代區分長幼次序的只有伯(孟)仲叔季,但她自己不想用,想了想好像「元」字也是代表最大的,就給自己取名元寧,因她本名之中便有一個「寧」字。
底下的弟妹依次伯仲叔季,匹配著鍾靈毓秀,這幾個孩子模樣不差,也不蠢笨,她希望在自己的栽培下,他們將來都不至於庸碌無為。
對於改名這件事,弟妹們沒什麼意見,其實在窮人家,只有成了年之後才會有正式的名字,那是要載入族譜的,活不到成年的,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
女孩子不入族譜,一般是沒有名字的,除非嫁入比較講究的家庭,夫家會給取個名字。
有了名字之後,朱元寧就抱著小妹,拉著四弟,帶著大弟二妹一同去了官府。
這中間的曲折和心酸自不必多說,朱元寧自己有一定的生活閱歷,頭腦和口才十分出色能夠打動人是一方面,另外也算是遇到了好人。
負責修繕堤壩的錢穀師爺馮師爺被她的孝心和堅韌打動,把全部的恤銀——二十兩銀子都給了她。
恤銀和之前的喪葬費並未算在一處。喪葬費直接給了族裡,但這恤銀,馮師爺還是想親自交給這家的孩子們,畢竟交給族人,未必便能落到孩子們手裡。
至於這些銀子孩子們是否守得住……馮師爺自己也不是大善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不錯了,後續的事情哪還能繼續操心?
朱元寧再三謝過了馮師爺的好心,與他商定這筆銀子的數目對外保密,還拿出來二兩銀子感謝馮師爺。
知道人家並不稀罕,可她不能不懂事啊!
馮師爺對此舉動既覺好笑又覺心酸,果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女娃娃這麼大點兒已經懂得人情世故了。
惻隱之心一起,馮師爺不僅送了他們二斤小米,還指點朱元寧拿出一部分銀子去族裡過一過明路。
第三章 拒絕
這一點雖然朱元寧早已想到,卻也不能不感謝人家的好意。
為了方便分配,馮師爺給的都是碎銀子。
回家之後,朱元寧收起十兩銀子,拿著另外十兩去找了族長,拜託族長幫忙把家中的五畝薄田換成二畝良田,他們姐弟身小力薄,土地太多了也照管不過來。
儘管良田比薄田繳納的課稅要多一些,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她打算在一畝地里種上糧食,另外一畝地種一點經濟作物,至於家裡吃用的菜,房前屋後種一點就夠吃了。
換地需要一兩多銀子,但朱元寧直接給了族長二兩,又拿出來二兩銀子請族長幫忙找人給自家修繕一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