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話,胤禟才退出翊坤宮。
康熙在聽到胤禟去宜妃宮裡請安時,便有些心虛。可從根本上說,這也不是他的錯,何況他又沒碰那小貴人。總不能永不宣召後宮,要那樣,別說太后,便是宗人府也得關心關心帝王的xing生活了。
康熙便思量著,等胤禟來了怎樣解釋一番。
在康熙看來,胤禟有個極不好的習慣,有事兒藏心裡,悶不吭氣兒的自己拿主意,還膽子大,啥事敢gān,便比如上次讓兩個侍妾有孕,康熙在人家府里布了滿園子的密探結果硬是最後一個知道的。為了不讓胤禟胡思亂想,康熙只得提前聲名。
康熙左等右等的也不見人來,著梁九功出去去一問,嗬,九阿哥給宜妃請安後便直接出宮了。康熙頓時有種非常不好的預感,忙道,“宣九阿哥進宮,朕有急事。”生怕胤禟一出門便又要給他帶綠帽子。
梁九功可是半點不敢耽誤,派魏珠去了。
康熙想自己一輩子,便是平三藩時也沒如此坐臥不寧過,嘆了口氣,“你跟朕時間久了,說說看,這九阿哥xing子到底像誰哪?”
梁九功心裡琢磨了一遭,笑道,“奴才沒念過書,也說不好,倒是奴才覺得九阿哥心裡是向著萬歲爺的,xing子也真。”人家父子倆啥關係,再瞧康熙這勁兒,真說什么九阿哥不好的,保不准事後想起來心裡不痛快了再被發作。再說,九阿哥對他向來客氣,梁九功也不願輕易得罪九阿哥。
“唉,他這xing子都是讓朕給慣壞了。”康熙始終記掛著朝政,“把摺子拿過來。”
康熙也沒多少工夫用來琢磨胤禟,四阿哥八阿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及裕親王福全聯袂而來,討論的便是屯田北國的事。
滿人自入關以來,日漸驕奢,遠不復當年驍勇,再因滿人不能務工經商,一些旗人漸食不果腹,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便有人提議將一部分旗人重遷回盛京龍興之地,一來可以墾荒務農,二來可以抽丁戍邊,增qiáng北面防禦。再者盛京乃滿人的老根據地了,雖然如今滿人坐了江山,但滿人數量畢竟是少數,屯兵北國更是進可功退可守的一步好棋。
可關鍵是沒人願意去,八旗顯貴在京里呆得好好的,誰願意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這事兒,得有個帶頭兒的。
……
胤禟這前腳才出了宮門,正準備去內務府,後腳便被一隊飛騎趕上,康熙急召他進宮。撇了撇嘴,胤禟沒好氣的放下車簾,返回皇宮。
康熙聽到內侍回稟,忙宣胤禟晉見。
胤禟規矩的行了禮,康熙道,“你也跟著聽聽,坐吧。”
胤禟便坐在八阿哥下首,八阿哥對胤禟笑了笑,低聲將事qíng大概說了一遍。胤禟笑著道謝,便認真聽幾人討論。
四阿哥一看就是鐵血派,聖旨一出,不去也得去。
裕親王則相對溫和些,四阿哥年輕氣盛,他活了一把年紀,八旗親貴哪個是好相與的,弄不好,倒把自己折進去。
張英李光地都是老油條,兩不得罪。康熙多年上朝,就耐心的聽著公說公理,婆講婆道,倒不急著下結論。
小內侍進門通傳:太子殿下到了。
通常每有議政,康熙都令太子旁聽,今天胤禟沒見到太子正覺得奇怪呢,就見太子一身明huáng服飾匆匆進門,先是請罪,“兒子正想出來,石氏忽然暈厥,兒子命傳了太醫,便多呆了一刻,誤了時辰。”
太子妃石氏是康熙從上三旗適齡貴女中親自選出來的,不論模樣,xingqíng,門第,無一不滿意之人。尤其是石氏誕下嫡子後,康熙對這個兒媳更是另眼相待,此時便問了一句,“可有大礙?”
太子笑,“倒是一樁喜訊,太醫診了,說是喜脈。”
康熙果真龍顏大悅,用豐厚的賞賜表達了對嫡孫的期待,又對太子贊了又贊。胤禟心裡偷笑,如今太子真是懂得曲線救國之道了。
屯田北國之事,太子早稍知一二,就座後笑問胤禟,“小九素來有智謀,可有什麼好法子沒?”
胤禟輕笑,“依臣弟看,這不是好差事,盛京苦寒,又離京城遙遠,在京里過慣了日子,這有腦子的估計都不願意去開荒。”
胤禟這話得算得上御前失儀,可康熙都習慣聽胤禟如此講話了,真哪天胤禟文縐縐的御前對答,他才可能會不適應。太子微笑不語,八阿哥是以八面玲瓏出名的人,更不會表現出任何不悅,裕親王早知道胤禟的脾xing,張英李光地更是眼觀鼻鼻觀心,唯四阿哥略略不悅,可四阿哥素日都是板著一張冷臉,此刻也看不出啥特別。
“所以說,皇阿瑪得畫一張大餅才行。”胤禟微微一笑,眸間光華流轉,更兼他少年俊美,便是四阿哥也在心底贊一聲九弟好相貌,倒把之前對胤禟的小小意見拋諸腦後了,一門心思聽胤禟道,“明年便是三年一度的chūn闈,皇阿瑪選拔人才的時機。皇阿瑪可曾想過,對天下士子進行一場演講,告訴他們,您需要他們去將大清建設的更加美好,盛京的百姓需要他們。當然,皇阿瑪還得給他們一些好處,例如在盛京為官的官員,三年考核中等以上便可升遷回京或是富庶之地。書生最負熱qíng,皇阿瑪鼓動起書生的熱qíng,那麼整個京城的輿論便掌握在您的手裡。如果人人都想去盛京,那麼盛京將不再是一個艱苦的地方,怕到時人人爭著去呢。”
康熙未表態,四阿哥道,“九弟這法子是好,可盛京貧脊,這百姓遷移的費用也是一大筆。”戶部銀子緊張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