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唯皇阿瑪之命是從。”胤禔叩首。
“朕身為皇帝,能容下朝鮮國主能容下日本天皇,難道唯獨容不下自己的兒子稱王麼?”康熙笑,“朕不追究當年私自離京之事,因為現在胤禟雖仍是朕的兒子,卻不再是朕的臣子,朕不可能將自己國家的律法加諸於他國國王之身。”
“這件事,是大喜事,朕高興!愛新覺羅家的男兒們又將繼承另一塊廣袤的領土。”康熙望著胤禔道,“你們兄弟,任何人,若是有效仿胤禟之人,你們亦可出海自己打天下。你們的爵位,朕給你們保留五年。若你們有本事,自己做了國王,也可如胤禟一般,派使臣朝拜。若是不能,回來便以擅離京師之罪論處。”
胤禔身子一僵,就聽康熙道,“起來吧。”
“梁九功,傳旨九貝勒府,九阿哥戰功卓著,升為親王爵,賜封鐵帽子王。另外,皇孫弘睿少年聰穎,朕心喜之,特命入宮,朕親自教養。”康熙笑,國王之位你是坐穩了,不過誰做你的王儲,朕也要參與意見。
……
午膳時,康熙特命太子留下。
太子知道康熙的心還在自己身上,笑問,“皇阿瑪,您是怎麼看出這菲律賓國王就是小九兒的,瞧八弟也不知道呢。”
“信,雖然是洋文,朕也認得他的字。”康熙沉吟著,“弘睿跟弘悅同年,弘悅也到朕這裡來吧,正好做個伴兒,自那兩個小子進學搬到阿哥所後,養心殿清靜多了。”
弘悅是太子殿下的嫡次子,比弘睿小三個月零九天。
“是。”太子笑著感慨道,“說起來,小九兒在我們兄弟中才華真是一等一,我也比不過他。”
康熙哪有不知道太子的心思,笑道,“朕一直很滿意你,保成。朕也知道胤禟的本事,朕原本是想把他留給你做左膀右臂。可惜了。”
“一個皇帝,文才武學都要懂,但也不一定要做到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皇帝都做了,還要臣子gān什麼?”康熙道,“我大清至朕,已經是四海昇平,朕不選他,是因為他太過涼薄。父母妻兒,說棄便棄。當年,你的皇瑪法,何嘗不是如此?在他們心中,帝位永遠不是最重要的。可是祖宗將這江山jiāo到朕的手裡,朕便要選一個最好的繼承人傳下去。這麼多年,你從未讓朕失望。”
“皇阿瑪謬讚了,這許多年,兒臣實在沒做什麼。”太子低聲道。
“朕知道你的辛苦。”康熙語重心長道,“朕今天的話,你要記住,不論怎樣,菲律賓亦是我愛新覺羅氏後人為王,一個皇帝,要有容人之量。胤禔是個魯莽的,要是早些知道……咱們派軍隊幫胤禟一把,這塊地方也不會任胤禟稱王,只是如今他既然敢派使臣,便是已經坐穩了江山。胤禟做事,萬無一失,太晚了。”
第69章 百態
九阿哥胤禟做了國王的消息隨著三月的chūn風chuī遍了紫禁城的每個角落,當天紫禁城中貴婦最熱門的話題便由康熙的萬壽節變成了國王胤禟的點點滴滴。
最高興的莫過於宜妃,胤祺胤禌兄弟,當然還有九貝勒府的諸人,自從九阿哥走後,九貝勒府就門可羅雀了。
董鄂氏正在府裡帶兒子呢,一道聖旨下來,她成親王福晉了,還是鐵帽子親王福晉。又一打聽,嗬,胤禟在外頭混成國王了。董鄂氏抱著兒子狠狠哭了一場,丈夫剛有回來的信兒,兒子又要進宮,她這是過得什麼倒霉日子啊。
胤祉離開養心殿時已經是傍晚,西方的天空已是夕陽映晚霞,絢爛的近乎妖異。
霞光似一層薄紗,將整個紫禁城都籠在其中,大阿哥堅毅的臉龐讓人看起來多了幾分柔和,柔和的近乎憂傷。
胤祉邁著方字步,不急不徐,朝靴踩在青石板上,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胤祉從小便重文輕武,大婚後應酬jiāo往更多,長久便養出一身肥ròu,走起路來下盤很穩,可是比較慢。恰好,向來雷厲風行的胤禔走得也不快,兩人便走到了一起。
“大哥,眼瞅著小九兒要回來了,他得封鐵帽子王也是一大喜事,要不要備些賀禮?”胤祉笑問。
“如今他今非昔比,皇阿瑪不過是看著貝勒銜兒不大好看才封的鐵帽子王,”胤禔笑得模糊,“別今天送禮,明天御史台給扣個結jiāo外蕃的罪名就成。再說,我跟他打小就不對付,他做國王是他的本事,我也犯不著巴結他。”
胤禔說話永遠這樣直接,不加掩飾。他並不生胤禟的氣,胤禟能舍了京城的一切,單槍匹馬的賺個國王回來,這是他的本事,胤禔不服不行。胤禔只是覺得心灰,他已經明白,毓慶宮即使沒有太子,下一個入主毓慶宮的人也不會是自己。
心灰,不只他一個人覺得心灰吧。
作為一個皇子,有一個英明的爹,那是前世積德。如果再有一個同他爹一樣英明的兄弟,那就是今世造孽。
胤禟本身沒有任何錯處,即使胤禔一直厭惡他,胤禔也知道胤禟是個有本事的人。
三阿哥胤祉在禮部兢兢業業的當差,禮賢下士的結jiāo那些酸儒時,胤禟已要在桃花塢寫他的曠世明著。
胤禔在噶爾丹刀槍血箭里拼殺出郡王爵,胤禟已在海外稱王。
八阿哥胤禩在理藩院八面玲瓏的周旋,連裕親王都贊一聲,“八阿哥心xing好,不務矜誇”,這樣溫文儒雅的老八,只能在理藩院同胤禩的使臣打jiāo道。
胤禔嘆口氣,與太子的爭鬥以這種奇異的方式結束了。
“大哥,弟弟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