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用膳時,四爺在太和殿過不來,就讓人送菜過來。打頭是太后的十六道,皇后八道,李薇八道,幾位公主都是四道。
年氏在雨花閣的一處角房內用膳。雨花閣地方不大,今天主子們來得又多,她能得一個奴才歇息的角房用膳已經是特意照顧她的了。
聽著前頭太監高唱的一道道賞膳,貴妃那裡流水樣的先送上八道,過一會兒還有熱鍋子,再有點心,再有賜酒。
雖說前頭是人人都有的,可她就是覺得貴妃那裡的是最好的。
不是她多心嫉妒貴妃。這一年來她接觸不少宮務,各宮主子們的用膳口味也知道一二。太后和皇后都無須贅述,都是宮裡的牌子菜。貴妃卻偏愛一些花巧,不同於宮中尋常膳食做法。外人都道貴妃愛天然,不喜繁複。就是用膳也只愛品食原味,不見貴妃用的瓷器都是無一絲矯飾的嗎?
萬歲正是愛貴妃的這種品格。
冬日鮮菜難得,萬歲賞給貴妃的卻有好幾道新鮮的菜蔬清炒涼拌,這看著是不如熊掌魚翅珍貴,可萬歲是記著貴妃的口味特意賞下來的。
這樣才顯得貴妃是萬歲心上的人。
年氏看著她面前這盤萬歲賞下來的四喜丸子。
萬歲賞菜是一定要食盡的。
她只能艱難的下筷,慢慢就著米飯把它給吞下去。
☆、第407章 安慰四爺
今年的親耕禮被挪到了圓明園舉行,而四爺則早早的帶著一行人搬進了圓明園,連正月十五的雪都還沒化盡。
李薇照舊還是住到了桃花塢,她本想帶著弘昤和弘昫兩個一起住,誰料弘昤先她一步向四爺求來‘聖旨’,跟著哥哥們一起住到了勤政親賢殿旁邊的一處院落里。因是糙糙建成還未及命名,但看布置應該就是替男孩們預備的‘圓明園阿哥所’。
四爺還對她笑稱弘昤‘有向學之心’。
不過比起李薇來,他更知道什麼叫貪多嚼不爛。現在住得這麼近,他在勤政親賢批摺子批累了順腿兒去旁邊轉一圈就能看看男孩們書讀得如何,認不認真。弘昤的勤奮被他狠狠的誇了一頓後,卻限制他每天只能學一章書(約二三百字),字也只能寫二十張。而且是上午十張,下午十張。
其餘時間必須騎在馬上讓太監牽著在園子裡遛一圈,sheshe靶子等等。他還讓人取來陀螺,讓弘昤玩抽陀螺,似模似樣的跟弘昤比賽,然後讓他的哥哥們都把他給比趴下後,勉勵弘昤‘不能在這時認輸啊’,再讓他每天抽一刻鐘的陀螺。
園中湖面冰雪未化之時,他還帶孩子們去溜冰,還要打冰陀螺。各種遊戲只有四爺不擅長的,卻沒有他不知道的。三下兩下就把弘昤從屋裡拽出來了。
李薇從來沒這麼佩服過他。
四爺溜了兩刻鐘就氣喘吁吁的下來了,讓侍衛和擅長此道的太監上場去陪孩子們玩,最重要是看著他們不能出事。
李薇陪著他回去換衣服,見他的兩條腿從膝蓋下都濕了,還有冰茬子落在上頭。
回到屋裡,她讓人拿薑汁兌到泡腳的熱水裡好好的給他泡了泡,再讓太醫來看過後才能放心。他這個年紀腿上受涼可不是開玩笑的,再弄個關節炎風濕病才折磨人呢。
說來大概是這個時候的人都愛跪來跪去,常常被罰跪個半日幾天的,腿上不好的人還真多,也因此催生出來很多職業,修腳捶腿捏腳什麼的,就是太醫院裡也有不少泡腳的湯方,針灸之術就連京里的醫館也都是常備的。
四爺泡著腳,一時沒事就跟太醫閒聊起來,不一會兒就把太醫問得額頭冒汗。
他問的是十三爺、理親王與直郡王。
這三人都有不小的腿上舊疾,還都是在康熙末年得的,不得宣之於口。像十三爺有四爺盯著還比較好,理親王當年在上駟院的小帳篷里住了半年,直郡王則是見棄於君王后長跪向君,無奈康熙爺當時毫不知qíng,也無人替他上奏。
待四爺登基後,對這二位兄長是恩威並重。雖然平時賞賜不斷,但朝中卻再也聽不到他們的動靜了。久而久之,這二人的病漸漸就越來越重了。
四爺目前自覺皇位坐穩了,也想把這兩人宣出來見見,誰知一派人去看才知道這事,從此就常常問太醫院他們的病qíng。
太醫院以前待理親王和直郡王絕稱不上殷勤,但也不敢太疏忽,脈案是三個月的請的,該治的也治,但有些病就怕拖,一拖傷了底子就很難治好了。
四爺有些愧疚,跟李薇提了兩次。從他這裡賞理親王和直郡王實在不好太出格,免得再讓朝里的人注意到。畢竟這二位在康熙朝赫赫揚揚了半輩子,所從者也不全都是見風轉舵之人。特別是理親王身為正統,現在還有人掂記著弘晰呢。
像這次出宮的事,四爺想了又想,還是把理親王家的弘晰和弘晉,還有直郡王的弘昱都給留下了,倒是三爺等的兒子像弘晟等人都給一齊放出了宮。
去年選秀也都給他們指過婚了,所以這兩年裡京里只怕喜pào不斷。
太醫被四爺問得心虛,更是不敢說一句實在話,顛來倒去都是可能、也許、大概。等四爺過完了癮放他退下,李薇從窗戶里看到太醫出去後站在廊下,肩膀一松就先抬袖抹汗,只怕還吁了口氣。
她再看四爺好像也有些悵然之色,不由得坐過去遞了碗茶給他。
四爺接過來也不喝,就捧著發呆,半天嘆氣道:“朕對不起他們。”他登基後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才肯承認,當皇帝沒那麼簡單,一不留神就會有疏忽,就會被臣子哄騙去。每日睜開眼睛就要跟眾人博弈。前朝,後宮,宗親,大臣。邊疆外族,漢人滿人蒙古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