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之轉身準備紙筆墨,將案幾搬到了榻上。
王羲之抬起手,手指顫抖的拿起筆。蘸了蘸墨水。喉結蠕動,哽咽幾下,王羲之開始書寫。
王徽之默默地守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王羲之。
聽聞桓溫與謝尚以及郗超,竟然調兵北上,在淮水邊境將晉國遺民接過江。
會稽王聽到這個消息,直接氣暈了。
殷浩想找會稽王商量,沒想到會稽王氣暈了!
一時之間,殷浩又聯繫不到褚裒。最後,他只能去找尚書令顧和商量,該怎麼彈劾桓溫等人。
聯繫不到褚裒,會稽王又氣病了,能上朝做決策的人只有武陵王。
在顧和與殷浩彈劾桓溫等人的時候,武陵王直接拿出小皇帝寫的手詔,告訴眾人,桓溫等人此番調兵北上接遺民過江,乃是小皇帝的命令!
小皇帝司馬聃也在朝堂上認下了這件事。
殷浩氣得面色鐵青,下朝後跑去會稽王府尋會稽王。
會稽王還在昏迷中,沒有醒來。
於是,殷浩迫於無奈,只能跑去找劉惔商量。
劉惔淡定的回應殷浩:「吾皇之命,身為臣子,自然要聽從。」
殷浩壓著怒火對劉惔說道:「足下也知陛下年幼,親筆詔書,必定是有人逼陛下寫的!陛下受奸人蒙蔽,你我身為臣子,應當懲奸除惡!教導陛下親賢才,避小人!」
劉惔淡笑著說道:「殷刺史多慮了。陛下雖年幼,但是已經明辨是非。陛下知曉,自己在做什麼。」
殷浩不禁懷疑,劉惔預先得知了此事!
於是,他離開了劉家,跑去顧家拜訪顧和。
顧和漫不經心的聽著殷浩所言。
殷浩說完,見顧和許久沒有回應,他忍不住開口詢問道:「君孝以為呢?」
顧和眯著單眼皮,一臉深思的言道:「深源只注意到了桓符子與謝仁祖還有郗嘉賓調兵北上,為何不細想此事?究竟是何人,有如此能耐,能差遣這幾人調兵北上,並且還能讓武陵王與陛下寫密詔配合?」
殷浩愣住了。細思極恐,究竟是誰有這麼大的能耐,竟然能差遣得了這些人?
顧和繼續言道:「此事,必定提早密謀了二月。」
殷浩突然言道:「從桓符子稱病不上朝開始!」
顧和頷首:「不錯,就是從此時起!」
仔細想想,顧荷忽然言道:「會稽王世子,許久不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