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殊嘆口氣,“可是,造成這種局面,也不全然是政府的原因。許多大學生都太高傲了,像你們工廠的吳師傅張師傅,剛來時不也拿捏著大學生的架子麼。稍微出力氣的活,他們不願意做,嫌薪水低。還有許多大學生認為,薪水低於五十塊就是羞辱,可現在,五十塊的職位可是不好尋的。他們想一畢業就拿高薪坐高位,我實話實說,除非去自己家的公司做,或者是家裡有背景的,不然,平白無故的出門找工作,哪家老闆東家也不是傻子,誰能在不了解你的時候就給你那麼高的薪水呢?”
秦殊發表了一篇對現在高校教育的評價,“我爸爸以前就常說,現在的大學生過於清高,眼高手低。這不是好事。像徐檸這樣的性子,百里無一。要是換了咱們跟大學生打交道,給她們派活兒,怕是不好派。通過徐檸,就不是什麼難事了。就是有難事,交給徐檸操心就成了,誰讓她拿提成了呢。”
魏銀都說,“阿殊,你可真有見識。”
秦殊笑嘻嘻地,“我這也是碰壁碰出的經驗啦。其實阿銀,你要是想有穩定的織工,最好是找上幾個人,教她們織,每年冬天,帽子毛衣手套的,都是派給她們。這樣,她們是熟手,也不用年年為人手不足發愁了。”
魏銀道,“我跟二嫂都想過,可是這樣的人也不好找,畢竟,咱們這活兒只是秋冬忙。毛衣每年的量也不大,你也知道,要說穩定的,除了家裡人,就是街坊四鄰,她們也都是閒了做,平時都要忙家事。”
秦殊道,“平時也可以織一點花邊啊。”
“什麼花邊兒?”
“就是你從上海買回來的,很多新式的花邊兒,不論桌布、衣裳、窗簾、包包、帽子,都能用的。你不是還說上次花邊買的少了嗎?要是自己找人織,成本就能降下不少,肯定比你在上海買回來的便宜。”
魏銀吃驚,“這種花邊是人工織出來的嗎?不是機器織出來的嗎?”
“機器只能織很簡單的那種,複雜的好的都是人工織的,上海的裁縫鋪子就能定製花邊兒,做衣裳的時候,你要配什麼樣式的花邊兒,說出來,他們專門有手巧的女工會織。你這麼會織毛衣,花邊兒就是把毛衣的毛線換成織花邊兒用的細棉線或者是亞麻線。”秦殊說,“在上海有洋行專門做花邊兒的進出口,生意不算大,餬口估計也沒問題。我大學時有一個同學,家裡就是幹這個的。”
陳萱魏銀望著秦殊,姑嫂倆瞬間有一個共同的想法:該拉秦殊(阿殊)一起入伙干啊!
第112章 偶遇
陳萱魏銀想細緻請教秦殊一回織花邊兒的事,秦殊就不清楚了, 秦殊對於花邊兒行業的了解途徑來自於以前去裁縫店做衣裳的經歷以及對同學家生意的一些微末了解。三人在路邊溜達一陣, 決定還是回家同魏年打聽一下。
陳萱在路邊叫了黃包車, 先一道送魏銀回老宅, 陳萱特意叮囑魏銀,讓魏銀回去說那肉燒饒是自己買的, 不必提她。果然, 魏銀到家把肉燒餅交給大嫂李氏, 讓大嫂晚上熱來給家裡做宵夜, 或是第二天再烙一烙做早飯也好。魏老太太便說, “怎麼還花這個錢。”
魏銀道,“新鮮大蔥剛下來,這燒餅正是好吃的時候。東興樓這燒餅, 用的是正宗的山東大蔥,我就買些回來給爸媽嘗嘗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