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青川再一次出錢,在村里修了個學校——技術學校。
三郎在村里辦的私塾收費並不高,但學生還是很少,不都是因為家貧上不起學,更多是認為讀書這件事,性價比太低。上學的費用很高,但最後未必有產出,農民用這種角度去看待讀書這件事,自然都覺得不合算。
遠的不說,就說大房的大郎何海生,讀了十幾年的書,家裡用在他身上的錢不知道多少,但是現在如何呢?他依舊是個童生,且除了讀書別的都不會,下地也不會,沒有兄弟幫襯可能得餓死。
沒錯,現在何海生在青川的書局裡幹活。其實海生的數學天賦很不錯,屬於典型的理科生,語文上的咬文嚼字讓他頭大,數學上的各種運算卻讓他感覺像是回到家。
外人不知道何海生的天賦點偏了,只知道他在青川的書局每個月能拿二兩銀子的工錢,就覺得是兄弟幫襯了。
總之,在其他更多人看來,讀書是性價比最低的出路,三郎這種點亮文科天賦的是少數,更多是學了十幾年一事無成的。十幾年啊,哪家有這麼多錢去供養一個讀書人十幾年?
真有那麼多錢,也不會在乎性價比這種事了。
考慮到這些人的心態,青川就沒有在村里辦正常私塾。他另闢蹊徑,辦了一個技能職業學堂,邀請來的老師呢,都是已經年老賺不到多少錢的老師傅。
一年十兩銀子的工資,加上最高百分之十的獎金,很少有老師傅可以抵擋住這種誘惑。
青川請來三位老師傅,一位是木匠,一位是篾匠,還有一位是石匠,都是比較容易上手也比較容易謀生的職業。其他諸如燒陶師傅、燒磚師傅等等,他們手裡拿著材料配比的秘方就能衣食無憂,也不會為十兩銀子把方子給出去。
至於房子,他現修了一個,有大院子,方便他們實地教學。
這個學校才成立,對外只招收三十名學生,要七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少年郎,每個老師帶十個學生。學費全免,但是材料費自己給,飯菜不包。
老師傅只負責教到可以出師工作掙錢的水平,想要再深入學習可以單獨拜師學藝。正常出師的學生,出師後不需要給師傅孝敬,但是要尊重師傅。另外師傅也不能無故辱罵毆打學生,相互尊重。
什麼?免費學手藝?真的不要錢?還不必去師傅家裡當長工受累?
村里人一聽到這件事就心動了,加上名額有限,青川還不限制報名者的戶籍所在,一下就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去何二家裡串門了,攀交情、說過往、論親戚,什麼招數都來,就為一個名額。
「他嬸,我們石頭你可是看著長大的,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您最清楚不過了。那是老實、勤快、肯幹活,以後我就讓他來您這兒幹活,您看看,手腳勤快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