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是老先生一手建立的,規矩極其嚴苛。
若是抽查三次不過,就要降到丁班去。
——甲乙丙丁四個班,各有不同。丁班是幼年班,教授《三字經》、《千字文》、這類啟蒙雷書籍;丙班稍強一些,需要通讀四書五經;只有甲乙二班才是私塾的重點。乙班需要領會聖人名言,加以熟悉貫通,而甲班則是學無可學,多作策論練筆,只等下場一試,參與院試。
甲班目前也不過五個人,代表這座私塾的最高知識。
溫鈞可不想去丁班,他的目標是甲班。
不過溫鈞雖然記憶力上佳,對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卻沒有什麼了解,還得一點點誦讀,慢慢領會其中含義,所以沒有在季家久留,特意趕回來讀書。
說起來,這半個多月,他在私塾里也是受益良多。
老先生並不是那等腐朽古板之人,雖然講究「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千古名言,對待詢問的學生卻還算寬和。
溫鈞有極個別不懂的地方去問他,他都能欣然解答,並稱讚溫鈞天賦好、進度快。
有良師,有益友,溫鈞也耐得下心去念書,這才能進度一日千里,追上丙班的那些同窗。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淹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
溫鈞的朗朗讀書聲傳出,一邊誦讀一邊理解其中意思,若是有不懂的,才會停下來去思考。
而每當這個時候,溫鈞就迫切希望自己手上有一本現代印刷的《論語》做參考。
現代印刷的怕讀者看不懂,一個個字都標釋了含義,還有各種註解,註解加起來是正文字數的十幾倍幾十倍。而古代的《論語》,生怕浪費筆墨,通篇也才一萬來個字,其含義和思想全靠先生教導和學生領悟。
如此一來,但凡有人領悟出現了偏差,就掰都掰不回來。
這或許也是世家子弟和農家子學業上出現天壤之差的原因。
世家大族出生的弟子從小耳濡目染,對這些都能了解一二。可是對於出生貧寒,說話都用白話的人普通百姓來說,貿然去接觸一項幾乎等同於另一個世界的語言,真的太難了。
好在溫鈞也經受過現代課堂上文言文的轟炸,多少有些經驗。
吐槽了兩句,他靜下心來,再次投入到讀書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
院子裡,溫常氏坐在屋檐下,聽到耳邊傳來的讀書聲,不禁放輕了聲音,側耳傾聽,面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