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說到這份上,段翰林還能怎麼辦呢,只能跟著他後頭一路小跑過去。
衣袖裡的那包小麻花也隨之晃起來,這一路上,段翰林連將這包小麻花放出去的空檔都沒有。
他摸著袖裡的那包小麻花,欲哭無淚。只能安慰自己道:我又不是展書官,就是個湊數的。再說了,又有這麼多翰林在,需要自己不露餡,一定不會出什麼大事的。
東宮文華殿外,站了少說二三十個紅袍翰林,頭戴烏紗帽、身穿大紅補子圓領。
一眼望過去,烏央烏央一片紅。
段翰林才來沒一會兒,便有東宮近侍傳召,於是大家魚貫而入,圍繞著御案,左右兩邊相對而立。
正與御案相對的,是展書台。展書官抱著一本書往展示台前站定。其餘翰林也各司其位。段翰林立於其中,還是在後排的位置,格外的不顯眼。這使他的內心稍稍安定下來,雖然衣袖裡的那包麻花還是跟燙手山芋一樣,弄得他不安寧。
滿滿一屋子的人,都悄無聲息的立著,恭候太子駕臨。
通傳聲里,穿著蟒袍的太監簇擁著皇太子走來。
皇太子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眉眼都像極了貴妃,白白淨淨的。
他在寶座上坐定,薄唇緊緊擰著,似有一絲不耐煩。
等眾人行禮畢,經筵便開始了。
今日的侍講是位老臣,聲若洪鐘,滔滔不絕的講著《帝鑒圖說》。
他講,太子聽。
聽著聽著,太子的目光就有些游離起來。
講了大概有一個時辰,內監提醒道:「小爺,到了歇息的時辰了。」
聽了這話,太子一下子坐直了,點了點頭向眾人說:「請先生們用酒飯。」
眾人行禮之後緩步退出大殿,在偏殿稍作休整。
段翰林仍掛念著他袖子裡頭藏著的那包小麻花,和同僚說話都沒精神,只想等會兒找個地方躲起來,將這小麻花吃掉。不然等會兒下半場經筵,他還得提心弔膽。
眾人來到偏殿不久,就有小火者送上酒飯來。
這也是東宮的慣例了,會給今日侍講的大人奉上酒飯。
一片感激聲里,大家略動了動筷子,便算吃過了。
原因無他,這賜食的酒飯滋味確實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