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地,雖然一些大家閨秀、尤其是儒者之家出身的女孩子,是恪守家規,不許隨意出門的。但是也有許多底層的女性從事著各行各業的工作,譬如賣花、譬如買賣首飾、再比如繡娘。此時江南的刺繡絲綢可謂是一絕,而參與其中的又多是女子。前幾日月牙兒才來京,就收到一封信,是薛令姜寄來。信中說道,她已經買下了一家繡坊,雇了七八個繡娘做事,來信也附上了帳本以及經營的方向。
相比之下,京城的風氣倒略微保守些,沒見著那麼多做事的女性。
月牙兒皺著眉,問江嫂說:「國朝律法,有哪一條規定不許女子作為招待的呢?」
江嫂答不上來:「這……好像也沒有,不過都是老規矩,大抵所有店鋪都是用的男子作為招待。」
「我家的店鋪,規矩如何,自然由我來定。」月牙兒笑一笑,將日帳收好,起身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人手一定,月牙兒便專注起店鋪的裝修來。
杏糖記是兩層的店鋪,原本是地地道道的京城建築樣式。可月牙兒想要凸顯的,卻是自家的點心來自江南。說來有意思,如今京中正流行南貨,而其中最受追捧的,是「蘇樣」,即蘇州的東西。
月牙兒私下裡猜測,這流行「蘇樣」的風氣,原因大概有兩點:其一是吳中繁華,所用之物多精細絕倫,受世人追捧;其二是吳地擅長刺繡,宮裡御用的衣料,有大半來自吳地。而宮中最為得寵,又生育了太子的貴妃也是吳地選出來的淑女,因此她所用之物,大多是南貨。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有所興」。連天家都愛用「南貨」,愛穿「蘇樣」。官宦人家,乃至小門小戶,也都有樣學樣。姑蘇所流行的種種事物,傳到京里來,也必定會收到追捧。
月牙兒起先還沒意識到這點,她還是來到京城之後才發現這一股追求「蘇樣」的風氣。於是月牙兒索性用蘇式園林的理念來改造新店鋪。就是後來的宣傳,也注重突出杏糖記是來自南邊的點心。
既然定下店鋪的風格基調,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改造了。為此月牙兒請了一班匠人,特地對二層小樓進行了一番改裝,運用了蘇式園林的理念,不追求對稱的格局,而是在店裡有意做了隔斷。人行其中,自下而上,自左往右,幾乎不用走回頭路。
原本那班匠人看了月牙兒給的圖紙,眉頭緊皺,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式的店鋪。可誰叫月牙兒出的錢足夠多呢,匠人們只好拿出家傳的本領姜月牙兒的圖紙差不離的造了出來。
等到貨櫃擺進去了,花草樹木也擺進去了,領頭的那個匠人自己走了一遍,感慨道:「我打小就跟著爹爹爺爺學手藝,三十年了,這是我造過的最驚喜的店鋪。」
他問清了杏糖記開張的日期,連聲說:「到時候,我一定帶著老婆孩子過來買點心。」
臘月初七,老天爺難得給面子,放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