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這是不把朕放在眼裡呀!堂堂一國太子豈是可以隨意辱罵折辱的?!」
眾人:......
在他們眼中,皇帝一向溫順好說話。
尤以劉徹最為吃驚,想到自己這段時間不受父皇待見,還一直尋思是不是哪兒做錯了,現下直接被保護,當真受寵若驚。
眼見竇太后就要出聲來圓場,天幕又開了口。
【言至此,同學們是不是疑惑,連漢高祖都未得千古一帝,何以劉徹能?千古一帝是後人對皇帝的最高評價。】
竇太后:此為何意?
梁王:是說他會是千古一帝!
館陶:媽呀!這稱號夠響亮!
漢景帝:瞧瞧,這是朕的兒子。
少年劉徹:???!!!
【咱們來看看武帝大大在位時有哪些驚人舉措。
劉徹十六歲登基,年輕有志向,卻受祖母竇太后的掣肘,少年天子學會了隱忍。】
竇太后:......
【其一,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在思想上,因儒家更有利於漢朝大一統,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此時的儒家頂替法家和道家,後來又在思想上融合了諸子百家的精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2000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
歷代帝王:確實如此。
嬴政:儒家?
李斯作為法家代表人物,皺了眉,「臣覺得以法治國是必要的!」
【咱們都知道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在始皇三十四年,儒家思想被摒棄,片面使用法家學說,實行大規模的苛政徭役和酷烈的專政統治,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最終走向滅亡。
而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主張在社會實踐中追求自我完善,其目標是齊修治平。
法家是以依法治國為核心,儒家是以人們的道德占據核心地位,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分別是對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發展和繼承。
月月覺得,我們常說的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便是對這兩種治國方針的局限性最好體現,法治和德治都不能單一對社會和生活的調控起到絕對作用。
所以,兩者有效結合才是雙劍合璧,是謂治國安邦之道!】
歷代明君雀躍起來:來人,快記下!
而平行時空的始皇還沒來得及焚書坑儒的政治策略,就被冷月的直播打醒了,所以在此時提及不免反問一句:「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