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不少人上門求方,想要做出這樣的水泥路。
晏卿眼睛一轉,立刻打起了賣水泥方子的主意。
只是還沒等他付諸行動,宮裡頭就來了一隊傳旨的太監。
前頭先天花亂墜的誇了一通,最後才說到重點,讓他把這個方子獻上去。小太監怕晏卿聽不懂,還專門提醒了一句,不要私下賣給別人。
文帝是找人實驗了這個水泥之後,發現確實成本不高,又看到外頭不少人打算修水泥路,一個生財計劃就浮現他腦海里。
何不開設水泥廠,一邊供朝廷耗用,一邊賣與他人賺錢生利?
上回那個琉璃就是頂好的生財之道,可惜他知道的時候慢了一步,晏卿已經把方子賣的滿大街都是了。朝廷還得要臉面,總干不出讓所有人都不許生產琉璃,只能購買朝廷出產的事來。
因此這回,文帝一發現這裡面有利可圖,立刻派人來傳旨了。可不能讓晏卿再把這方子賣的滿大街都是。
沒辦法,朝廷也窮啊,國庫空虛,當皇帝的還得考慮生財之道。
晏卿嘖嘖兩聲,皇帝還真摳門,幾句嘉獎就把他這方子要了去,這買賣倒是一本萬利。
雖然心下腹誹,但晏卿還是乖乖把方子獻了上去。
不過文帝也沒有真的臉皮這麼厚,還干不出來分文不出直接要走的事。
之所以沒有在要方子的同時嘉獎晏卿,是因為那樣太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了。這不符合朝廷的行事作風,所以朝廷自有一套流程,晏卿先「自願」獻了方子,然後龍顏大悅,再賜下嘉獎。
所以方子獻上去沒幾天,朝廷的嘉獎就下來了,照例是先誇了一遍,然後才說到重點,賞黃金千兩,又賜下各種物件若干。
其他東西只能當個擺設,象徵意義大於實際用途,晏卿也不在意,注意力放到了黃金千兩上。
按照現在的比例,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這一千兩黃金也就是一萬兩白銀。
不多,但也不算少了,總比分文不取就征走的強。
嘖!他對皇帝的期望太低了,以至於對方一萬兩「買」走他的方子,他竟然還生出了些超出預期的喜悅來。
京城裡的勛貴們,在晏卿這裡弄不到水泥,一問才知,原來是把方子獻給了皇上。
這下眾人失望不已,任何東西但凡成了御用之物,那等閒是用不了。但不曾想,沒過幾天就聽說朝廷開設了水泥坊,開始售賣水泥。價格還不高,一兩銀可以買上十石。
這點錢在那些勛貴之家完全不值一提,但是修建出的水泥路卻是如今最體面和排場的事。世家貴族最重的便是這臉面,因此水便如同當初的琉璃鏡和煙花一樣,又成了時下最熱門的東西。
水泥坊門口每天排隊的人,能繞京城幾圈!
用的多了,又有人發現,這水泥不僅僅可以用來修路,還有許多其他妙用。
「前幾日楊二爺邀人欣賞他剛砌的花壇。」
「怪了,只聽過請人賞花的,還是頭一回聽說請人賞花壇的。這花壇有什麼可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