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是一位老先生,在批改學生的作業。
而在這幅畫卷上除卻魏明宗的筆跡之外,還留有另一人的筆跡。
當時令慕羨禮最為驚訝的,是這個人的字跡,與慕雲殊尤為相似。
在北魏史書上,慕羨禮和專家們也找到了有關於《遊仙圖》的隻字片語,而在這段記錄之中,也明確注有一人。
此人名為慕攸。
魏明宗是北魏最後一任帝王,大魏的萬里江山是從他的手裡徹底丟失的。
但誰都無法否認的是,魏明宗也應是北魏最富文采的一任皇帝,他的詩詞書畫,樣樣精絕,便是在當時文人氣盛的局面之間,他也仍是當時最為出色的第一人。
無人不嘆服他的書畫之工。
尤其是在繪畫這一方面,魏明宗顯示出了在那個時代絕無僅有的才氣。
身為這樣一位痴迷於詩詞書畫的帝王,魏明宗也是開六朝以來,第一個大膽創辦畫學之人。
而在北魏的史書上,關於這幅畫上署名的「慕攸」卻只有寥寥數字,只說其少年英才,天資過人,年十二進宮,深得魏明宗看重,是禁宮畫學裡的學生。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現在只能確定的是,這幅《遊仙圖》確是這個叫做慕攸的,年僅十二歲的少年所作。
這就已經足夠令人難以相信。
任是誰都想像不出,一個十二歲的少年,竟然能夠創作出這樣精妙上乘的畫作。
慕攸這個名字,早在這幅畫被各大媒體競相報導時,就已經傳遍了全國,乃至傳到了國外去。
《遊仙圖》現在已經被收入了京都國家博物館,由管內的文物修復師進行養護後,或許再等上一段時間,就可以展出。
但令慕羨禮始終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這個千年前的十二歲少年的字,會和慕雲殊的筆跡那麼相像?
誰都沒有辦法解釋這一點。
雖然慕羨禮明白,這種巧合根本不會存在,但如今唯一能夠解釋這件事的,就只有巧合這兩個字了。
慕雲殊也同樣覺得難以置信。
這個慕攸……究竟是誰?
這天,慕雲殊站在慕羨禮的書房裡,盯著那幅《遊仙圖》看了很久。
他發現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幅畫用的是什麼顏料,什麼樣的筆法,其中的山川河流,甚至是仙人的輪廓,他的手指在桌上幾下來回,就好像已經在頃刻間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
這夜睡前,慕雲殊查閱了很多書籍資料,卻都沒有找到關於這個慕攸的過多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