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內兄想要朕可以和棉產地那邊說說,讓他們稍微擴大一些種植,但是全種棉花去供給秦國不可能,人家還要種糧食。要不皇后你讓天上再給咱們降下福祉,糧食收成高了就不需要種那麼多,騰出來精力要多少棉花都可以!」
這個問題,群里早就討論過了。
都覺得豐收三年已經夠了,時間太長反而可能不太好。
本來底子薄的家庭也都趁著這三年屯了糧,再繼續給他增產增成習慣了以後不好停,如果說百姓習慣了,覺得增產之後的才是常態,你後面要給他打回去他不鬧嗎?
「不是臣妾吝惜為您打這個申請,皇上想過沒有,如果說種地的回報是最高,必然會有很多人停了手上的事回去種地,那樣農業是搞好了,卻抑制了其他行當。
種地的人太多每年收成太高糧食價錢慢慢也會降下來,這麼一起一落還不如平穩發展,上天賜福本來也是救急不救窮的。
這棉花您能勻多少就勻多少吧,我讓哥哥再想想其他辦法,咱們往西烏多國那一片也是好種棉不好種糧,看看能不能跟他們收些。」
又一次套路皇后失敗。
最慘的不是失敗,而是他聽了這段覺得有點道理。
要是他當皇帝的時候收成一直很好,以後光光登基了也很好,再到光光兒子當皇帝賜福沒了怎麼辦?
過去那麼長時間百姓可能早就忘了豐收是上天賜福來的,看到全國大減產別覺得他是德不配位……造反了怎麼辦?
「還是皇后想得周到,咱們現在的產量也還可以,暫時就這樣吧。內兄要真想從烏多國買棉,那得從咱們大梁經過,回頭朕給他弄個通行文書,方便過境。」
這話還像那回事。
馮念笑道:「皇上放心吧,回頭我哥他們搞得好,有的是機會給您觀摩學習。天下那麼大,只秦國一家占不完市場,哥哥不會小氣到藏著掖著不教您,只要您別惹他生氣。」
從裴乾這兒約到一批,馮念感覺應該不夠,紡紗織布的機器陸續出來的話,那效率太高了,還得打打烏多國的主意。
想到現在對棉花的需求,馮念就想起當初法希爾掉馬被她保下送回烏多的事。
得虧她善良!
得虧她沒讓法希爾當太監!
第227章 二二七:
從法希爾回去之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信問候一下, 他有時從最近的氣候開始聊, 有時候會從最近發生的某件事入手,說說自己的想法, 問馮念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