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您和娘娘太疼我了,把我慣壞了。”
“這又是什麼道理?”
“人想長大,總要自己吃苦的。我十三那年,過完年做學徒,天不亮不起床,劈柴,燒火,做早飯,伺候師傅起身。這一年過得,覺得自己學了不少本事呢。”
桓琚感慨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呀。”這個“三姨”也是他硬提出來充門面的,梁家能充門面的實在太少,沒想到順手一拎,拎出個寶來了。可愛可親,看著舒服,說話也舒服,不矯情,這是意外之喜。桓琚喜歡這樣的人,也樂意多見見,多跟她說幾句話。
梁玉就接著說:“如果君子是生出來的,就不會有柳下惠和盜跖的分別,如果君子是教出來的,三千弟子就不該只有七十二賢。那有個什麼樣的先生,又有什麼要緊呢?只要講書合我的用就行了。鄉下老話,清水池塘不養魚。這就是我找先生時的想法。”【1】
桓琚又笑了:“三姨通透。”
“要說換先生這件事兒的想法呢。說她為人不好,我沒聽過她說誰的壞話。沖這個,她就壞不到哪裡去。再說了,只要有本事的人,有錯怕什麼?我看用功不如用過。有不足的地方,她就更會做得體貼,她得更加顯出她自己的本事來。”
桓琚拍案而起,贊道:“妙極!這豈是通透了?!”
“聖人,我讀書晚,就只有這些自己鄉野看出來的笨道理。換個斯文先生,我怕不合拍,吵鬧起來,我就是個壞人啦。先生呢,君子,我呢?我也不覺得自己不好。能不能不跟好人吵架呢?還有忍不住的時候。人誰沒個脾氣呢?還得吵。先生管不了學生,無能,學生不敬先生,無德。這就都壞了。”
桓琚笑得直拍手:“不錯不錯,這就是諫官……咳咳。看來這呂氏教得不錯。哈哈哈哈。”又對梁婕妤道:“咱們都不用給三姨瞎操心,她要做什麼,就讓她做去好了。告訴家裡,也別拘著三姨,我看三姨比梁滿還明白。”
這就完了?!梁婕妤忙叩頭謝恩。李淑妃早看出來了,心道,這先講人情、再講道理、最後叫聖人感同身受,絕了!賢妃這舌頭,白下了。
正歡樂間,一個小宦官跑來對程為一耳語幾句,程為一的臉色起來越奇怪,桓琚一揚眉。程為一湊上來,對他小聲說:“聖人,東宮那裡……”
殿裡幾個女人耳朵都尖了起來,太子,連著她們幾個人的心。桓琚也越聽越奇,笑著對她們說:“好啦,你們說說話,我還有事。”
眾人送走桓琚,互相看看,顧不得說梁玉的事兒,都想一個人——桓嶷。他怎麼樣了呢?
李淑妃先說:“太子這孩子,就是心眼太實在了。就算緩緩,我也不委屈。”
梁婕妤擔心兒子,連這話都接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