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李家這一次請客與袁家一樣也是動了腦筋的,他們把桓琚的舅家嚴家的人也給請了來。嚴家現在當家的是尚書嚴禮,他與桓琚是表兄弟,得管桓琚去世的親娘叫姑媽。嚴禮娶的是名門楊氏的女兒,也是門當戶對。嚴禮長女嫁的平王,次女就嫁到李淑妃家裡,是李淑妃大哥的兒媳婦。嚴禮還有個兒子,就叫嚴中和,正在弘文館裡當學生。
親家出面,楊夫人也是欣然前往。京城的關係,都是一環扣一扣的,嚴中和今年十八,去年娶了一個媳婦兒,也是門當戶對,她姓劉,今年十七。
楊夫人就帶著新兒媳婦,一同到了李家,宴上便與南氏、梁玉混了個臉熟。
南氏雖然還有點土氣,說話卻有著鄉人特有的純樸道理,也不失場面。梁玉就更好了,她鄰席就是劉氏。兩人對著舉杯,含笑點頭,梁玉就小聲問道:“娘子姓劉,不知與先前去世的劉尚書家認識嗎?”從門第上推斷,她估計得是親戚。
劉氏微斂了笑容:“正是叔祖。”
梁玉連忙道歉,又說:“他是個好人。袁家的那位劉夫人,人也很好。”
哦,原來是熟人,劉氏微笑道:“是,我在家時也常見這二位的。後來……”嫁出去當然就見得少了。
有這麼一點“淵源”再說話就容易得多了,等到宴會結束的時候,兩人已經頗為新昵了。劉氏知道了梁玉小名叫“玉”,梁玉也知道劉氏叫“湘湘”,便說:“與湘水有什麼關係嗎?”
劉湘湘笑道:“叫三姨猜著了,我出生後,家父接到家書時正在湘水泛舟,就取了這個名字。叔祖家有一個妹妹,她是在洛水邊上出生的,就叫洛洛。”
“那一定也是一個水靈靈的美人。”
另一邊,楊氏也覺得梁家女眷還是可以稍稍交往的,對李淑妃的嫂子袁氏說:“過兩天,我還你的席,請梁媼、三姨作陪!”
她對徐國夫人、凌氏,都不大滿意。當年桓琚成婚的時候,為了正妃的人選,兩家槓過一回,嚴氏惜敗。之後桓琚的後宮更是親娘死了岳母當家,這惹得嚴家上下不大滿意,徐國夫人一旦驕橫起來,自己都忘了得罪多少人。凌賢妃呢,當年曾想仿照李淑妃的做法,要給自己哥哥求娶嚴家的姑娘,兩家頗有一場恩怨。
那當然得跟梁家處得好一點,十年之後,誰得勢還不一定呢!
嚴家與李家的想法也是有些像的——不就是吃頓飯嗎?舉手之勞,又不費什麼事。何況南氏母女倆看起來也還不錯,就算她們真不像樣,大家忍一忍又何妨?聖人與太子相處愈來愈溫情脈脈,太子又是被蕭氏、杜氏給圍起來,大家也需要與儲君發生更多聯繫的。
梁家就是那個非常好的橋樑。
三家口頭上做了約定,楊氏回家就準備上了。不但給李府下了帖子,還知道梁玉登過袁府的門,正巧,楊氏與袁樵的母親楊夫人是同族,而劉夫人與劉氏關係更近,劉夫人婆媳也收到了帖子。楊氏還將自己的長女、桓琚的侄媳婦平王妃也給拉來做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