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課跟內地也都沒什麼差別:語數外物化,加上史地政生體音美。以及這邊不叫微機課,叫做電腦課。比較神奇的是,還有啜一菲從沒上過的社團課,綜合活動課(童軍、家政、輔導等等),再有就是為數不多的班會課……很多很新鮮又有趣的課程,感覺會很有意思。
單單是看課表,作為一個學生的話,啜一菲就很同情上輩子的自己。
從早學到晚不說,什麼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統統改叫主科課。體育還好一點,畢業時總要算成績,冬天也都要跑步,其他季節要做廣播體操,老師總要出現一下教導學生。最浮誇的是美術和音樂,連老師長什麼樣都太清楚,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隔壁老王(……)。
上午的時候上了三節主科一節歷史,啜一菲漸漸開始發現F班的優點。人很少,上課說話的人也不會吵,老師在講課時能夠聽清楚在講什麼,只是下面沒人聽而已。
啜一菲之前拿到書本時就預習過,完全不會跟不上,也沒有太多預想中很尷尬的地方。
國文里的文言文比重很大,大概到了二比一甚至一比一的程度,關於人物的文章頂多一兩篇,根本不影響學生學習。在文學這方面很繁雜,有些啜一菲就算有字典也不一定能完全懂,而且因為是繁體字,記筆記時超困難,這還是啜一菲努力了一個假期之後的結果。
其他科目對啜一菲來說反而不算難,很多東西她早就有基礎,數學就更簡單,只是有時說法不一樣反應慢了一點而已。比較崩潰的是歷史和政治,抗日戰爭前跟她上輩子學的差不多,之後則是講灣灣本地的發展比較多,近代史相當於重新再學一遍。至於政治……
唔,反正她以後沒打算念文科,閉著眼睛背好了。
總體來說,坐最後一排很清靜,啜一菲自己想學什麼學什麼,老師也不會管。
這大概就是A班也沒有的好處了,還是很值得點個讚的。
中午的時候大家一起吃便當,都是自己家裡帶的。學校是沒食堂的,也不允許學生在外面吃,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學校訂餐,學校每天中午會有一輛餐車送過來。
啜一菲的便當是蔡媽媽做的,跟丸子姐的一樣,滷肉飯加蛋,反正家裡有材料,方便。
已經吃了好幾次的啜一菲:“……”她終於明白家裡的兩個女人為什麼都是闊太體型了。
下次還是早起一點她自己做好了,雖然很不好意思,蔡媽媽有給她零花錢,買菜足夠了。
“哇,”劉留農在旁邊看著:“一菲你的便當看起來好好吃哦,很棒的樣子。”
“對啊對啊,”林純美長得比較甜,說話像在撒嬌:“我很久以前吃過這種,超好吃,我媽都不許我吃的。”說完還扁扁嘴,怪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