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好地方里蹲著一些貴族私生子或者不被期待的孩子,偶爾會有孩子熬不過水痘或者其他一些小毛病。
前兩種好地方沒多少孤兒有機會進,真正屬於那些「小雜種」的是兄弟們的好地方。一些由商人、某種組織、個人開設的養育孤兒的設施,即使只是破爛的小屋或者更加可怕的建築物…名義上它還是孤兒院。
在裡面的孩子能經歷點什麼,就要看他命好不好了。
瑪麗安知道,她和夥伴們的運氣不算太好,也不是最差。
所在孤兒院的院長安雅婆婆是個夠毒辣卻不夠精明的女人,她只會用最原始的手段去壓榨手底下的孩子們:剋扣商會撥的款,用最次的食物填孩子們的肚子,讓大孩子們忙碌於串珠子、種蔬菜,小孩子們也得努力打掃衛生做各種各樣的雜務。
一開始只是這樣而已。
瑪麗安明白,他們所有人的命運都維繫在安雅婆婆手上。這位婆婆可以隨意鞭打甚至餓死一兩個孩子,沒人會真的關心他們的死活。
讓這位婆婆顯得好心的唯一方法,是乖巧和聽話。
所以每天一大早,瑪麗安就會頭一個爬起來打掃房間。她還要一個一個教更小的孩子如何整理床鋪,對安雅婆婆更加禮貌,不能弄亂或者破壞任何東西。
好在整間屋子就沒有什麼可以破壞的,只有年久失修的樓梯有點風險,每個孩子踩到那幾層的時候都寧願跳過去。
瑪麗安一度為自己的努力感動:在她不懈的教導下,所有的孩子都深諳察言觀色之道,即使再餓也不會煩擾安雅婆婆,做無望的祈求。有這點力氣不如去街道上盯些好心的商販。
安雅婆婆的年紀越來越大,已經沒有更年輕時鞭打泄憤的力氣與偏好了。她更喜歡懶洋洋地躺在菜園邊,看手底下的小東西們在大太陽底下勞碌。即使她睡著,也沒有誰敢和她一道休息。
在瑪麗安的設想中,她和其他孩子最終都會長大,只要變成大人,就不會那麼辛苦了吧?
我們那麼努力,所以,現在一定是一生中最辛苦的時候,是神明給予的試煉。
她是整個孤兒院中,安雅婆婆最倚重的孤兒。因為瑪麗安在很小的時候就走街串巷,不知道怎麼學會了記帳的手段,再大一些還為不同的店主打雜獲得報酬。
在孤兒院裡又相當勤勞,節約不少力氣。
安雅婆婆若是還年輕,會很嫉恨這樣的孩子,但她現在老了,巴不得有人來當她的手腳。
所以瑪麗安知道每個孩子的去處:雜貨店的小工、碼頭的搬運工、商隊的學徒、冒險者的跟班…總之,安雅婆婆像兜售雜貨一樣,只要有人願意給錢,她就樂得把孤兒清倉出售。
當然,為了向偶爾出現的投資人的管家交代,也為了利益最大化,她最願意出售15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吃得多,日常雜務也多半賺不回多少錢,賣又能賣出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