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國厲兵秣馬的虎狼之師比起來,燕國那些剛剛得以喘息,尚沉浸在皇帝大婚的歌舞昇平中的將士們,簡直不堪一擊。李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周軍一路殺來,長驅直入。
厲子羨銀甲長劍,聽著戰場肅殺的聲音,城門被沉重地撞擊、刀劍發出的金鳴、羽箭刺破身體……恰在此時,他收到緊急信報——魏國軍隊趁著他領兵出征,大周國中空虛,魏國大將軍司馬贊領兵二十萬,攻打周國邊境要塞風州。
幾乎在厲子羨得到消息的同時,這消息也送到了京城。
皇帝出征後沒幾日,雲非便得了太后懿旨,出了冷宮,住回了柔芳殿。她不懂其中奧妙,但她猜想,太后突然變得這樣「仁慈」,應該是得了皇帝的授意。
太醫們總算是配出了解藥,還趁機為淑妃好好地調養了一番身子。只是,淑妃得知皇后輕而易舉地出了冷宮,心中不甘,跑去找太后哭了幾次。
太后只得用息事寧人的口氣多加安撫,說皇帝此去若是真的滅了燕國,皇后之位遲早易主。淑妃這才存了一腔希望,安心等著厲子羨回來。
誰知,皇帝還沒回來,魏國反目攻打周國的消息卻先傳到了京城。自此,太后看待淑妃便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淑妃夾在魏周兩國之間,日子過得十分難捱。
燕周魏三國之間的關係一向微妙,國之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厲子羨自少年便深諳帝王之道,他知魏國皇帝老奸巨猾且兇殘暴戾,他從不曾放下過對魏國的防備之心。
因此,他此番對燕出兵,並未出傾國之力,而是悄悄留下了重兵,防守風州。
魏國皇帝奸滑,大將軍司馬贊更是身經百戰,頗有謀略的人。他數日攻打風州不下,便已猜到厲子羨留了後手。司馬贊繼續佯裝攻城,卻聲東擊西,掩護了半數人馬神鬼不知地繞開風州,直取大周京城而去。
這日,雲非召了勇威將軍孫捷入宮,在妙儀亭議事。
皇帝走時,留下一柄御用飛龍寶劍給皇后,凡見飛龍者,如見聖駕,皇后有先斬後奏之權。厲子羨原是擔心自己不在京城,皇后受人欺負,沒想到軍情突變,整個皇城安危都要交到皇后的手中。
雲非和孫捷正說到司馬贊之子司馬瑞親率十萬精兵,轉眼已過東嶺,或許十日後便將進犯京城。此時,信使送了皇帝親筆書信給皇后,禧祿接過來,三步並做兩步,捧到雲非面前。
雲非打開看了。厲子羨此時心急如焚,實在是憂心京城與皇后安危,他說,兩日內必取北燕,然後馬不停蹄,趕回來救京城之急。
她說了信中大意,禧祿面帶喜色地說道:「若皇上能趕回來,那就太好了!」
雲非卻沉吟著問了句:「若是叫皇上不必趕著回來呢?」
禧祿呆若木雞地站在一邊,不明所以。孫捷試探著問道:「皇后有了別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