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他這個反應, 廖元誠終於消除了心裡最後那絲懷疑,心情說不出的舒暢愉悅。
得了這等好東西,廖元誠生怕夜長夢多, 忍不住地就要去獻寶。杜孟勛眼下在燕京,廖元誠一封電報拍過去, 沒過多久就有了回信。
幾天後,杜孟勛的心腹秘書從燕京千里迢迢地趕過來,見到廖元誠的第一句話就問:「那個拿出設計圖紙的人眼下在哪兒?」
廖元誠向他引薦了唐沅。
這秘書是杜孟勛特地派過來的欽差大臣,拿到的話語權自然比廖元誠要大,很多事情都可以拍板做決定。
唐沅巴巴地把東西主動拿出來,所求自然不止見杜孟勛一面這麼簡單。她要求和杜政府合辦軍工廠, 製造這些武器軍備的利潤得有宜新一份。
欽差大臣絲毫沒有因她的要求而惱怒,因為就算合辦軍工廠,唐沅一介商人,能拿到的也無非是一部分錢而已, 他們還不把這點東西看在眼裡。
何況, 還是那句話, 有所求的人才能讓人放心。等唐沅的利益和他們徹底捆綁在了一起, 就不怕她半途而廢或者倒戈叛變。
雙方交談商議了幾日, 大多數條款細節便已經基本敲定了。
對於武器軍備的製造生產,杜政府顯然比唐沅要更著急,欽差大臣沒幾天又忙著趕回了燕京,又過了大半個月,杜政府敲定的負責人和工程師團隊就集體來了滬城。
軍工廠的廠址就選在滬城郊外。杜政府的人動作十分迅速,這個夏天還沒過完,工廠就已經開始投入建造了。
杜政府的人並沒有對唐沅完全放下戒心。那邊工廠在建著,他們就在這頭搞了個小型工坊,按著唐沅給的圖紙連日趕工,做出了第一批實物。
閃著金屬光澤的槍|支拿在手裡,隨意試了幾下,他們的眼睛立馬就亮了起來。
東西竟和想像中分毫不差,不,甚至還要更好。
那把槍被好好包著送到燕京,杜孟勛拿到手後,連說了三個「好」,一整天臉上的笑容都沒下去過。可以想見,等東西大批量生產出來,他手底下的軍隊實力又會提升一個大台階。
更重要的是,他能拿著這個東西到那群洋鬼子面前去談條件,寶山在手,不怕他們不來幫他。
他仿佛已經投過這把槍看到了美妙的未來,他成為這個國家名副其實的最高統領,連前朝皇宮都會向他敞開大門。
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敢看不起他,他的帝國的旗幟會插在世界上每個角落,他的威勢將震赫整個歐亞大陸,他會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君主,永垂不朽,青史留名。
……
這一年年尾的時候,這個龐大的軍工廠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籌建工作,很快就能正式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