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諶沐,龔燕華有說不完的陳年往事,雖然時隔多年,但宛如就在昨天,點點滴滴清晰地出現在腦海中,楚愈安靜地做一個聆聽者,心下明了,估計這六年來,龔燕華就是靠著這些回憶,熬了過來。
楚愈:「對,諶先生是這麼溫柔體貼的一個人,他愛您,愛生活,也愛這個世界,怎麼會捨得帶您走呢?」
龔燕華露出一絲苦笑,「對,他喜歡這個世界,可這個世界卻害死了他。」
楚愈面上的微笑開始僵硬,忍不住回憶起諶沐的死因。
六年前的12月8日,楚動人接到消息,湘子村有一位孤獨症患者,他抗拒和人交談,但村民驚奇地發現,沉默寡言的他,會講8種語言,他家裡的書遍布各種文字,鄉村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學校開設一門英語已經不錯,不可能還教授第二門外語,所以那位孤獨人,完全是自學。
後來村民發現,這個孤獨人士除了不和人說話,花開的季節,還避免出門,即使出門,也是戴著口罩,但即使如此,身處花香馥郁的地方,他會渾身發抖,亂蹦亂跳地跑開,逃離花香。
楚動人聽聞此人後,很感興趣,忍不住前來,他沒有以公事調查的形式,而是輕裝簡行,當做是私人研究活動。他當時和孤獨人的鄰居商量了一下,住宿在他們家裡,以便接近目標對象。
在湘子村呆了兩個星期,楚動人每天都在諶沐的鋪子裡吃早飯,楚動人想向人打聽孤獨人的消息,而諶沐又是個熱心腸,兩個人一拍即合,聊得挺投機,別人都是喝著啤酒,稱兄道弟,他倆是舉著豆漿碗,結拜為朋友。
這樣兩人喝了兩個星期的豆漿,楚動人成功破解「村謎」,原來那位孤獨人的大腦具有「通感」能力,語言符號,比如字母會在大腦中形成顏色或感覺,這樣單詞在他腦中,就不是冷冰冰字母堆砌物,而是與眾不同的精神圖像,可以被瞬間記住。
而花香,一種嗅覺,卻可以在其大腦中產生刺激,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K+、H+、5-羥色胺等,隨後產生傳入衝動,沿傳入通路抵達皮層第一感覺區、第二感覺區等部位,嗅覺被解釋為了痛覺。
檢查清原理後,楚動人還把孤獨人介紹給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讓他發光發熱,物盡其用。
兩個星期後,楚動人開開心心走了,走之前和諶沐、龔燕華道了別,諶沐習慣性舀了碗豆漿喝,喝完沒多久就倒地身亡,死於氰.化.物中毒。
據龔燕華回憶,諶沐和她共用一個碗,擺在早餐櫃下面,平時用來盛包子饅頭、舀豆漿,而且那天早上,她先用那個碗喝了稀飯,洗乾淨後擺到柜子下面,然後諶沐又用那碗喝豆漿,這中間沒有人接近過柜子。
警方懷疑氰.化.物下到了豆漿桶里,但經過成分檢測,豆漿無毒,所以毒物應該是在碗裡,是有人在碗裡下毒,而且下毒時間,是在龔燕華用碗完畢,諶沐開始使用之前,但這段時間,龔燕華保證說,沒有第三個人接近那隻碗。
案情陷入僵局,龔燕華順理成章成了第一嫌疑人,但警方通過走訪,從街坊鄰居口中,了解到夫妻倆感情要好,幾乎沒吵過架,而且他倆也沒有財產利益爭端,沒有作案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