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慕尚青的媽媽周蘭心是個狠人,她雖然窮,但窮得很有志向,每個月省吃儉用,把慕尚青送到了市里最好的小學,還每天掐著點起床,用二八自行車,載著他上學,一來一回要一個半小時,每天一接一送,三個小時,說沒就沒。
用隔壁王嬢的話說,三個小時哦,闊以打好多件衣服,煎好多個粑粑囉!
但周蘭心不以為然,眼睛一斜:我如果把時間省下來,那小青他以後也就只能做衣服和煎餅!
因為有個狠媽,慕小朋友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從小學開始,就進入到高考備考階段,樓下小朋友在玩泥巴,他在學習,鄰居小朋友在玩老鷹捉小雞,他在學習,旁邊小朋友在打架,他還在學習。
不過慕小朋友的世界裡,不單只有學習,他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每天早上,他和他媽一起起,周蘭心會收拾打理一下,慕尚青不用梳頭化妝,起來把短髮一刨,臉一抹,就開始準備早餐。
平時在家,他會搶著做飯,洗碗,拖地,換燈泡,屋子裡經常停水,他就提著個桶,去外面打,桶差點有他人高,裝了水後,差點比他人重,他提不動,就在垃圾堆里翻了個破板,在下面裝了倆滑輪,發明了個「三級殘疾滑板」。
他把桶放在板上,推著走,不過進了屋要上樓,還是得提。上樓後,水灑了三分之一,他人也濕了三分之一,於是就開啟純自然烘乾模式,搬個小馬扎到屋外,邊曬太陽,邊寫作業。
慕尚青的小學同學,大多來自小康家庭,不說大富大貴,至少學費飯錢是綽綽有餘,若他們知道慕尚青家裡的德性,肯定會投去悲天憫人的目光——這長著一張少爺的臉,怎麼過著僕人的命!
不過慕尚青挺知足,每天有媽在,有學上,有家回,雖然活兒多,環境亂,但他也覺得幸福,他鞋雖然破,但沒光著腳丫呀,他生活費雖然少,但饃饃可以啃飽呀,他家雖然破成了危房,但至少能住人呀!
因為覺得人生幸福美滿,看到流浪兒時,慕小朋友都因為自己太幸福,而心生愧疚,把自己的饅頭掰一半送出去。
這種幸福的狀態持續到他六年級,慕小朋友即將小學畢業,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飛躍,他飯量開始變大,學費也開始增多。飯量大他可以忍,但學費這問題,紙包不住火,班主任開個家長會,周蘭心就知道得一清二楚。
慕尚青當然知道她媽的經濟實力,離小康水平也就差了十條街——從城鄉結合部到市三環。他小小的腦袋裡,蘊藏著大大的哲學思考——他想讀書,也想吃飯,但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他得二選一。
慕尚青愁啊,他愁自己身體不懂事,一直不發育,都十一歲高齡了,還停留在一米四,想冒充個青少年都不行,煩人!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慕尚青憑頑強的毅力,終於找到個不「歧視」童工的餐館,老闆見他一個小身板,居然練就一手飛速洗碗的好功夫,簡直是個行走的洗碗機。於是大手一揮,把他招了,反正他就藏廚房,不用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