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小槐花還被抓住了,我還等著看她表演金蟬脫殼呢!」
回復1:「抓住了好呀,這要是繼續在外面遊蕩,指不定炸.彈就安你家樓下了!」
回復2:「審題好嗎?她做的炸.彈是假的,但還是把警方騙了過去,這說明她清醒而理智,對事情有高超的把控能力。」
回復3:「清醒理智就壞了,這判刑肯定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又故意傷人又玩炸.彈的,得判多少年啊!」
「小槐花應該是人格障礙,這樣的話,還是一直在牢里關著吧,這種人沒有共情能力,無正常的人類感情,出來了也是個禍害。」
回復1:「她有殺人嗎?有引爆炸.彈傷人嗎?你知道她犯罪動機嗎?知道她是自願的嗎?」
回復2:「怎麼,歧視人格障礙者?」
「若她是人格障礙,會影響量刑嗎?可她人格障礙是怎麼來的啊?導致她反社會的人,要不要負責呢?」
回復1:「反社會人格障礙很多是天生的,就像精神病一樣,會遺傳。」
「講真,我懷疑這就是精神病引發的案子,現在小槐花的身份還沒公開,是不是警方沒查到?那她可能是個孤兒,因為精神原因被拋棄,然後被某特殊機構收養,她身邊的都是和她一樣不正常的小孩,然後這些小孩被領養,去了全國各地,但都因為精神有問題,被領養家庭嫌棄,紛紛死亡,然後小槐花長大了,就為自己童年的夥伴報仇,我推測那所特殊機構里有棵槐花樹,那些孩子小時候一起在樹下玩。小槐花到全國各地,把當年領養人收拾之後,就集中精力收拾那機構的院長,所以有了花謝庭審判,沒準那機構就在花謝庭呢!」
回復1:「有道理!」
回復2:「這樣解釋好像比較通。」
回復3:「大哥,花謝庭十幾年前窮得叮噹響,髒亂差齊活了,哪裡開得起收養機構啊?」
回復4:「你這麼說就不怕又被封嗎?」
以前全國的目光集中在抓捕上,廣大網名分成了兩派,一派為警察同志搖旗吶喊,一方希望小槐花可以逃之夭夭。現在全國目光又集中在審判上,再次一分為二,一方認為應該重判,不然出來後又引起社會恐慌,特別是如果有精神問題,應該隔離,免得禍害別人;而另一方覺得應該輕判,如果有精神問題,應該以治療為主。
兩方討論討論著,就吵了起來,一時間,關於「精神病犯罪應該如何審判」的問題,成了事件的焦點。
於是千萬雙眼睛齊刷刷投向法院,希望權威機關給個公正「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