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此時不免慶幸她今年做燒餅賺得多了,咬咬牙:「不行的話,我就跪著求他們,齊老爺都這麼說了,我們不能耽誤鐵娃,他爹,我也覺得我們鐵娃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也怪我們以前沒發現,沒準我們家鐵娃真能考個功名,若是能中個秀才,我們家也算是該換門面了。」
「讀肯定要讀的,我們現在苦點就苦點,只要鐵娃能出息,不愁沒出路,咱不能短視。照咱今年這勢頭,供鐵娃讀書還是供得起的,明年我們再加把勁,多存點錢。」沈全心裡頭下定決心,不管家裡頭同不同意,他都要供兒子去讀書。
這年底的最後一個月,夫妻兩仍是幹勁十足,天冷新鮮出爐的燒餅更好賣一些,在火爐邊上也沒有那麼冷,方氏如今只想多賺點錢。
如今年關將至,齊老爺也沒法時時刻刻盯著兩個孩子學習,他要去名下各個鋪子、莊子查帳,只能偶爾有空的時候教一下兩個孩子認認字,齊子俊不是安靜的孩子,不容易定下來,齊老爺教他的時候,凶了他好幾回,齊子俊抽抽噎噎地能定下心來認幾個字了。
婆媳兩也不敢撈他,開了年就要進私塾,夫子可比齊老爺狠多了,如今吃的是小苦,往後吃的就是大苦頭。
沈全一家在二十五號的時候回去的,方氏是能多做一天就多做一天。
過年是一年裡頭最大的節日,延續整整半個多月,這也是沈陵頭一回看到古代過年的禮節,不似現代人這般隨意,該是什麼日子做什麼事就得那天做,家裡的男人們輕鬆一些,女人們一直到年三十的夜裡才得以喘口氣。
沈全和方氏時不時讓沈陵展示一下他的聰慧,好給年後說上私塾的事兒做個鋪墊,沈陵知他們不易,在家中也是賣乖討巧,沈老頭每回抱他出去炫耀也很配合,他知道只有他展露出過人的天賦,送他去讀書這件事情才會順理成章。
年初二走外婆,沈陵差點忘了他還有外家這回事,當天他才知道他雖然有外家,但基本上是不去的。因為他親外婆早走了,方氏的父親娶了個繼室,方氏還有個姐姐,那繼室生下兒子之後對方氏姐妹很是不好,這有了後娘就有後爹,還好大方氏性格強硬,才能護住妹妹。
大方氏為了方氏,拖到了二十才嫁人,嫁了個鰥夫,好在那鰥夫前面的沒留下一兒半女,那家人也算殷實,大方氏嫁人之後就給方氏找了沈家,當時方氏才十二歲,就以童養媳的身份進了沈家。大方氏把自己嫁得遠,給方氏找的人家離娘家就更遠,出嫁後,姐妹兩全當沒有娘家。
不過此時的沈陵是不懂其中因果的,只知他的外家形同虛設,年初二他走的不是外家,而是大姨家。
大姨家在雨花鎮旁邊的鎮上,他們雨花鎮因為離縣裡近,發展不起來,這個鎮離縣遠,去縣裡麻煩,鎮更大一點,一大早便跟著村裡的牛車往那邊趕,年初這車費都貴了一倍,到了地兒還得走一段路。
他們大包小包的過來,村里人都是沒見過他們,都熱情地問他們去哪家做客,報上了名號大家才有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