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全自己就是腆著臉跟著帳房先生學的,知道這師傅的重要性,村頭的李木匠給鄉下人做的和給城裡人做的還是有些差別的,這城裡頭的木匠做出來的就是更精緻好看。
沈大沈二都很高興,覺得弟弟還是把侄子放在心上的。
有了幾個壯丁,搬家都省力多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弄好了,大虎奶奶來收房,看著三個模樣相似的壯漢,加上沈老頭,話都不敢多說,草草檢查了一遍,說沒事兒。
雖說是租的,但該有的儀式還是要的,搬入新居,首先需要驅除晦氣,誰知道以前在這兒發生過什麼,其次就是拜灶神、迎財神,尤其方氏還要開鋪子的,迎接財神尤為重要。
沈陵看著他們把方氏沈全重金請來的財神像放牆上面的架子上,恭恭敬敬地擺好,然後點上兩根蠟燭和香,香得從外面引進來,這叫引財,最後由沈全和方氏鄭重地插上。
本來這種事兒是輪不到女人的,但如今她在城裡做的營生,是家裡主要的收入,便由他們兩一道給財神進香。
暖新居的第一頓飯要做的豐盛一點,方氏割了一塊肉,用梅乾菜做了個梅菜扣肉,兩個大小伙子吃得飯碗都舔乾淨的,還多的肉,方氏就讓公公帶回家給婆婆吃,地里的活等著人,沈老頭坐不住,吃個午飯就回去了。
搬入新居,一家人都很高興,即便是租的,可這屋子房主不在,就似他們的一般,又沒有那等惡鄰居倒人胃口,而且這兒更寬裕,沈陵和三妞都能有房間了,沈陵的房間朝南,採光最好,窗口邊放個小書桌,算是有個正經讀書的地方了,這讓他很欣慰,而且是個獨立空間,他每天做什麼都不用在別人眼皮底下了。
下午沈陵和三妞就給周圍的人家送紅蛋和燒餅,送紅蛋是規矩,他看方氏撕了一點老一輩包紅包用的紅紙放進水裡,然後把雞蛋放進去,一會兒就紅了,這種紙他在電視裡也看到過,沾點水,然後女人抿一抿,就當口紅了。
其實沈陵也發現了,古代顏色挺單調的,尤其是老百姓,大部分都是灰布衣,或者是藏青、靛青一類的顏色,女性的話也是墨藍、深綠這樣的,不會有人穿紅黃一類的亮色,富貴人家好一些,他見過齊夫人過玫紅色綢緞。
一來深色不容易顯髒,二來鮮艷顏色的布料更貴,普通人家的女人穿紅戴綠也會惹人笑話,所以女性對一些鮮亮的顏色艷羨卻只能壓在心底。沈陵曾看到三妞羨慕地看著富貴人家的女孩兒穿著一身洋紅色衣衫,像年畫上的玉女,她已經過了這個年紀,再穿紅就是結婚。
沈陵只盼自己能快快長大,好能給三妞一份體面的嫁妝,嫁一個好人家,也能穿得起錦袍綢緞。
方氏的燒餅在城裡小有名氣,他們去送紅蛋和燒餅的時候,不少人就恍然,噢原來是方娘子燒餅啊,周圍鄰里都是做小生意的,前頭開著鋪子,後面住著一家子,也紛紛給他們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