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就更是如此,詞的套路形式比詩來得更為明顯一些。
沈陵用他獨創的法子應對了一下夫子的作業,至少都是在良以上!這便就夠了,沈陵不求詩詞有多出彩,不拖後腿就成。
想當初他寫語文作文就偏好寫議論文,可以模版化啊,他向來是論點三段式,首尾點題,一篇不會出錯的議論文就這樣誕生了。他也不介意分數不高,本來語文就不是他的拉分項,他只要做到中游的水準便可以了。
文朝科舉延續梁朝,注重實用性,考律法、算學、策論、詩賦、墨義和經義,除了經義和律法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其他的都有發揮餘地。常言道得策論題得科舉,就說明了策論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即便他詩賦一般,只要其他的地方拿得分夠多,也是能夠彌補的,沈陵目前的策略便是如此,人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把擅長的發揮到極致,把不擅長的提到中等水平,也能超越大部分人。
科舉本就是一種應試教育,沈陵用應對高考的方式應對它,也是殊途同歸。
這個策略對於他來說效果不錯,沈陵快速把詩賦的水平提了上去,張秀才對他詩賦的批判變為了可入眼,偶爾能寫出幾句讓人眼前一亮的,沈陵便心滿意足了。
「陵哥,你說夫子什麼時候會讓我們下場?」齊子俊問道。
吳端側過頭來,笑著說:「阿陵的話,應該能早一點,你啊,就說不準了。」
今兒個夫子才把他批了一頓,齊子俊能跟上他們的進度,還是因為沈陵時不時給他補一補,他是年齡最小的一個,難免被夫子「偏愛」幾分。
沈陵和吳端都笑了起來,張伯禮嘴角也扯了扯。
齊子俊呲著牙,朝他做了個兇狠的表情。
張伯禮說道:「夫子可能會壓一壓我們,太早上場容易緊張,影響以後。」
前些年就有個師兄,頭一回上場可能特別緊張,出來後再也不敢上第二場。
沈陵點點頭:「還是得準備充分了,至少得再過一年。」
沈陵雖想早點中功名,但年紀太小對他們沒有好處,除了得到外面不懂科舉的人的幾聲讚揚。少年心性都不成熟,看待問題便沒那麼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