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全感慨建老房子的過程:「那個時候就靠我和你大伯二伯去撿石頭,天天去河邊撿,青磚房又快又好,老房子建的時候打地基、建房子都是我們自己來的,建了很久,那時候多苦,建完後咱們家都是有臉面的。你爺爺一直捨不得拆,想想這得多不容易。」
老年人戀舊,戀的不僅僅是舊物,更是自己最輝煌的時候,那座老房子代表了沈老頭前半輩子的成就,最光輝的歲月。但對於沈全他們來說,現在可能才是,他們造成了青磚瓦房,取代了舊的房子,正如這一代又一代的更迭。
消暑假間,湯鳴則回建業縣讀書,湯老爺子對他的學業很是上心,湯鳴則的父親如今還是個舉人,通過補官在徽州下面的縣做縣太爺,兒子輩無挑大樑的人,湯老爺子便把這心思放孫兒上。
他便發現這孫兒竟主動重讀四書五經,好書不厭百回讀。
湯鳴則像獻寶一樣給湯老太爺瞧他做的筆記:「爺爺,您看我寫的,我發現啊,這樣子真的能夠調理清晰很多,腦海里就像是有一張圖譜,理得非常清晰。難怪陵弟一年要寫溫好幾回,我這一回溫習,感覺就和上回不一樣了。」
湯老爺子欣慰而笑,看他做的筆記,的確是調理清晰,順著下來就似簡單看了一遍書,這法子好啊!湯老爺子也是知道沈陵的,從湯鳴則的口中聽到了好幾回,「這法子不錯,是你的同窗教你的?」
湯鳴則拿出沈陵贈予他的筆記,笑著說道:「是啊,他說這是脈絡法,看書就像一條脈絡,掌握主脈絡,再分出分脈絡,一本書能不斷延伸。他每年都會重新看一遍,年年都會有新增加的內容,一本比一本厚實。」
湯老爺子拿過那本筆記,細細觀摩,先看這字,道:「字跡工整,字字如一,年年都能如此,想來是個意志堅定、始終如一的人。」
「正是如此,爺爺,我也是頭一回見著這樣的人,每日都有計劃,規定自己做什麼,就得做成。」
湯老爺子再看裡面內容,沈陵記筆記用了一些白話文,讓自己更易懂,可讀性強,對於湯老爺子來說肯定是太過直白了,道:「是個好法子,他就這般教你了?」
湯鳴則道:「他教了不少人,筆記都借大家了。」
湯老爺子驚詫:「倒是個心胸廣博的,則哥兒,這好友,交得。」
湯鳴則也有一種被認可的喜悅。
第42章
今天夏季尤為炎熱, 就有年長者擔憂今天是個災年,建業縣所屬江南, 又靠長江, 不會缺水,但酷夏和嚴冬相伴, 就怕今年冬天會下大雪, 禍害莊稼,讓大家今年冬天種些耐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