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先生摸著鬍子,驚詫了一瞬間,立即就恢復常態,道:「那倒是難得,不過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往往許多大的變革,都是由一件很小的事情引起的。」
王繒笑著說:「先生見多識廣,奇聞逸事在您這兒不足為奇。」
「哈哈哈,那倒沒有。帛言,這我也看完了,若是想推行,你得交給朝廷,上行下仿,這是最有效的,其次,這個法子還是得先稟明聖上……」文先生忽然收起了笑容,正肅道。
王繒特地請來文先生,對他的意見非常鄭重,一般情況下,他不會請文先生過來,但這回的確重要。文先生為官多年,前朝後期動亂,他便辭官歸隱,聖上曾邀他出山,文先生閒雲野鶴慣了,不願再入朝,是他運道好,救了文先生一回,才成這忘年之交。
王繒決定聽從文先生的,名和利之間總要選一個,還是將這法子交與聖上最為穩妥,他如今在這個位置上,不能輕舉妄動。
待商議好事情,王繒心中的石頭落定,欣然邀請文先生在蘇州府住一段時日,文先生愛四處遊走,年輕時北面西面都去過,還好如今年紀大了,只在江南一帶走動。
兩個人下起了棋,待到下人過來報,沈陵和湯鳴則來了,王繒看了看文先生:「先生可要見見那孩子?另外是我侄女婿。」
文先生道:「來都來了,那便見一見。」
王繒讓下人把他們帶過來,他起身拿幾本書裝進匣子裡,解釋道:「那孩子出身一般,卻是極為上進,我問他要何獎賞,他要我指點他幾日。他們是來遊學的,近日要回建康府了,這個法子就換我幾日指點,現在想來好似是我賺了,贈予幾本書給他。」
「這『買賣』誰也不虧,帛言,你這番指點對於他來說,猶如知遇之恩。平民子弟,最缺名師指點。是個聰明的孩子,知道該要什麼。」文先生稱讚道。
不一會兒兩個孩子就到門口了,沈陵和湯鳴則今日是來辭行的,明日他們就要回建康府了。
「見過大人!」「王伯父。」
兩個人來這麼多回,和王繒也熟悉了,少了些煩瑣的禮節,沈陵看到王繒對面的老人,穿得竟和他爺爺差不多,粗布衣裳,但能坐在王大人對面,看其姿態,很是閒適,由內而外散發一種灑脫適。
王繒道:「不必多禮,這是文先生。」
沈陵和湯鳴則行晚輩禮,沈陵聽王大人喊他先生,難不成這就是謀士?他忍不住瞧了幾眼。
文先生笑著朝他們點點頭。
湯鳴則道:「伯父,今日來是向您請辭的,明日我們便要回建康府了,多謝伯父這些日子的招待。」
沈陵也跟著道:「謝大人這些時日的指點和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