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選出來的只能是說會讀書,這業務能力還有待商榷。
還好這忙碌的年關只有一段時間,一直忙到聖上封筆,他們也就能開始休年假了。
年前沈陵也拿到了榮書齋送來的分紅,有兩百多兩,這種分紅合作就是得找靠得住的人,若不然對方少給你分紅你也不知道,曾躍就不一樣了。
建康府那邊也送了銀子過來,家裡一下子就寬裕多了,做了官並沒有比沒做官時寬裕多少,上上下下都得打點,難怪都說家貧別做京官,除了沾個貴字,真是沒什麼油水。
「……盧大人那兒送了三罐白茶、五條臘肉、一塊鎮紙玉石,要不要再添一些?」文以苓一邊記錄一邊問道。
沈陵道:「差不多了,咱們家家底薄,盡了心意就成。倒是你娘家和老師家,今年是第一年,得再多加一成。」
文以苓心中高興,但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她肯定以自己的小家為先,看著丈夫不願用她的嫁妝,自己寫書賺出來的錢,她就有些不捨得,「我娘說心意到就行了,不用太鋪張。」
沈陵笑著握住她另一隻手:「這怎麼叫鋪張,這是我岳家,又是我老師家,第一年更應該厚實一些,省別的都不能省岳家的。」
文以苓點了點頭,他這麼看中自己的娘家,也是給她做臉面。
「年後再額外給老家送些禮回去,爺奶年紀大了,爺爺的腿不好,奶奶的眼睛不好,找大夫要幾個方子,家裡的孩子麼,書什麼都不缺,買幾隻筆和墨吧,女眷的東西你看著辦吧,我姐那裡厚一成,給孩子打個金鎖……」今年是文以苓嫁進來的第一年,她對沈家肯定也還不熟悉,沈陵就親自和她說該給多少禮,她心中有了數,就知道和誰家親近和誰家不親近。
文以苓一邊記下來,對沈家親戚在丈夫心裡的排位也有了清晰的定位,丈夫什麼事情都會和她說清楚,嫁進來這麼久,除了剛開始幾日有些惶恐,後面文以苓覺得比在家中還肆意,沈家人少,規矩也少,公婆不愛管事。
這麼想著,文以苓也不自禁露出一抹微笑。
今年在京城過得第一個年,文以苓也儘量按照建康府的習俗來,讓公婆習慣習慣,丈夫很擔心公婆太過想家。
沈全和方氏自然是想家的,他們在京城沒親友,整日就在這方寸之間轉悠,又不能像以前一樣做生意,給兒子丟臉了可不好,夫妻兩如今也就盼著能有個小孫孫,這樣可不就有事情做了。
放了年假後,沈陵每天就琢磨著怎麼給家裡頭改造一下,買下之後基本上就只是簡單粉飾了一下,沒怎麼改動,如今住下來後,沈陵就覺得有些地方不太舒適,不出意外這個宅子他們要住好多年。
其次他也想給沈全找些事情做,沈全也很樂意做這些事情。
沈陵打算把排水做做好,一些廢水可以循環利用的不能浪費,他想弄個儲水池,像冬天冰雪都可以存起來,有條件的人家都會藏冰,第二年夏天就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