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外頭廚子不停地烤,大家一串一串的,氣氛熱鬧得不行。
胡瑋感慨道:「難怪孝原天天淨想著回家,這樣的日子豈不是快活似神仙!」
「就是啊,孝原,有這樣好的東西也不早些告訴我們,不夠意思不夠意思!」
沈陵笑著自罰一杯。
曾躍道:「孝原,你這亭子弄得可真不錯,我回去也給弄一個,你家工匠可否借我幾日?」
曾躍沒想到沈家這瞧著毫無底蘊的人家,處處透著比鐘鳴鼎食之家還舒適的樣子,他去了一下沈家的茅房,茅房裡還分了大號和小號,小號可以直接沖走,據說有個儲存髒水的地方。還有這庭院,這亭子和尋常的不一樣,中間有個鏤空,炭點了放進去,腳底就是暖融融的,坐墊裹上棉絮,真是快樂似神仙。
「我家工匠怕是不能外界,最近我家中還有些改動。不過我這兒都有圖紙,我到時候抄一份給你,你給你家工匠看就行。」沈陵欣然應允。
嚴清輝道:「阿陵,這火鍋和燒烤的器具給我一份圖紙,這東西就適合人多一起吃,沒想到原來辣還挺好吃的。」
這話一出,紛紛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沈陵讓廚房研發的辣就適合大多數人。
沈陵也不小氣,都答應了。
曾躍得了圖紙,立即讓家裡的工匠開始改造,把亭子改造好,然後也擺上火鍋和燒烤架,讓廚房琢磨琢磨,把沈家的配方再改進改進。
他原本只想宴請太子爺,但轉念一想,這東西還是人多才好吃,又請了太子爺器重了幾位少爺。
「曾六,真有你的啊,想得出這點子,我回去也要搞一個!」
太子爺吃得脫了外衫,算裡頭比較斯文的了,道:「這火鍋稱得上一個火字,若是天冷的時候就帶感了,現在天氣有些暖和了,今兒個這個太陽便有些熱了。」
曾躍微笑著說:「這法子還是我從別人那兒得來的,殿下可還記得我同你說過的沈陵,便是他想出的法子。」
太子爺細細想了一下這個人物,好似是聽曾躍提起過這一號人物,道:「可是父皇親封的孝子?」
「是他,殿下,我覺此人頗有些才幹,雖出身不高,但品行高雅,是個可塑之才。上回他寫那本寶典時便和殿下說過,是個值得拉攏的。」曾躍現在還挺想把沈陵拉攏過來的,他有預感,沈陵最好能為他們所用。
「就是寫那策論寶典的?曾六,寫一本書就是個值得拉攏的?不過是個小編修,他不來投靠殿下還需要殿下拉攏?」
曾躍申辯道:「沈陵為人低調,頗有些隱士風範,在中樞院中便是一心做實事的。但相處下來,這人就是缺了一些野心,有些安於現狀。但你瞧,這些都是他想出來的,之前還做孝子機紡織機。說明他腦中東西不少,就是缺殿下您這樣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