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挺「文藝」或者說「詩意」,器皿用具都很精巧, 像有些器皿叫什麼冰彩綠釉什麼的, 名字沈陵念都念不出來,他對這些東西就很淡泊,對他來說杯子就是喝茶的,好看的就是賞心悅目一點, 也不能喝得香一點。
而且他還不喜歡刷漆和雕花, 不是用來送人的, 都做得很簡陋。
還好他做得多,覺得這種東西用得到的地方多。
回去之後, 沈陵寫了自己上任後第一個命令,他命官造坊把這些樣式都印刷成冊, 這樣下面的官員只需填入內容,基層的官員文化修養著實不高, 每次寫出來的東西沈陵都很頭疼,這樣規定寫什麼, 也不懂擔心他們寫得五花八門。
不過推行一個新的政策都是比較困難的,他這樣做等於把整個辦公系統規整了一遍, 即便他現在為下面考慮得這麼周全, 印刷好還派專人去指導, 但真正實行的時候還是比較困難的, 誰都喜歡用慣了的東西,因為這樣省力。
所以沈陵在設計的時候,增強各個部門的聯繫,而上面也需要卡著,必須嚴格,不符合就要打回去重新寫,這樣以來下面的人就不得不按照規矩來。
沈陵不打算這麼急,和金大人商量了一下,請下面的幾位縣令一道商議,別看這些縣官職位比他們低,一旦他們陽奉陰違,上面也拿他們沒辦法。
也好在這事情不涉及誰的利益,他上任前老師岳父都和他說清楚的,做事情要考慮考慮有沒有牽扯到誰的利益,一旦牽扯到誰的利益,就會很難辦。這也是為什麼,沈陵目前只敢從小處入手,他根基不穩,也很難讓人信服。
這件事情說難不難,反正勞煩的永遠是下面的人。
下面的縣官也希望和這個新來的通判交上幾分好,除開是上司不說,大家都是同僚,難免以後還要打交道,如今又沒有利益衝突,誰不希望和和氣氣的。
沈陵說道:「還望各位大人不要嫌勞煩,此次規整我們淮南府上上下下的公文,彰顯我們淮南府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品格,本官在中樞院做編修時,大人們一日要審閱上百摺子、公文,我們做下屬也應為大人們分憂。」
沈陵思來想去,用上面來威懾一下這些縣官應該有些成效,不少縣官都是有投靠門路的。
「大人英明,能想出如此妙計。聖上日理萬機,我等在地方只能打理好一方,為聖上分憂。大人們想此好法子,下官自當鼎力相助。」和金大人關係好的曾縣令立即站起來說道。
立即就有人附和了起來,好話一句接著一句,沈陵舒了口氣,目前看來還算順利,如今就要看向下執行的力度了。
命令下達之後,沈陵之前一直讓韓文書培訓幾個人的,打算派人下去指導他們如何使用這些冊子,他給丁文書按了個職位,讓他負責下面的工作。
雖說他不喜歡丁文書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但畢竟他沒做錯什麼事,只是不適合留在他這邊了。倒不若給他換個職位,他能言善道,倒是適合出去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