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給他送年禮的更多了,他平日裡不怎麼收禮,也不愛辦宴會,過年大家就有正當的理由給他送禮了。
想做一個清廉的官還是很難的,你不收吧,他們以為你對他們有意見,或是想要和他們作對。古往今來風氣就是如此,水至清則無魚。其實收禮不收禮是無所謂的,只要上面不想搞你,你就相安無事。若上面看你不爽,怎麼都能給你找出個罪名來。
過了年初,沈陵就開始進入工作狀態了,他給自己列了一個工作計劃,古人對地方治理大都覺得有事情再治理,除了危機性命以及國家秩序的事情。
他不能觸及別人的利益,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沈陵還是希望儘可能有所作為。
他列了一個規劃,從水利、農業、經濟考慮一下今年可以做些什麼,水利方面,淮河每年都需要加固,一個不留心很可能會決堤,一旦淮河決堤,別說官途,人生也就到這兒了。歷史上淮河決堤的次數不少,尤其是雨季。
所以沈陵把它放在首位,除了加固,最好就是疏通,現在下水挖淤泥肯定沒有這個條件,淮河也有幾條支流,引流是目前最好的方法。馬上春汛就要來了,雖然這幾年淮河還算挺乖的,但誰知道今年上游是個什麼情況。
也還好如今的淮河還有入海口,後世的淮河入海口逐漸淤積了,沒有了入海口,洪災可能更嚴重。但如今淮河中下游地區,還是洪災重點區域。
淮南這個地方和建康府一樣,城市排水不暢,雨季很容易被淹。
沈陵把水利工程放在首位,其次再是農業、經濟,淮南這邊農業發達,水稻小麥都能種,沈陵也很想搞一年三熟的雜交水稻,奈何他不是學農業的,只知道那叫雜交水稻,什麼和什麼雜交,他也不得而知,也就盼著他有生之年能夠研究得出。
要想富,還是先修路,淮南府和各個縣的路他都覺得不是很暢通,也虧得有條河。若是進出都是山路十八彎的地方,註定是會窮的,平原地區永遠是比山區富饒的。
他只列了幾條,一年能把自己想的做到三條已經很不錯了,但如果上面不審批的情況下,大部分都實現不了。每年的賦稅地方只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上繳國庫的。要做什麼,都必須向朝廷申請。
想想沈陵也不禁苦笑,連做點事實,也是四處受限制,許多時候也真不是有些官員不想做,而是根本做不成。
年底他收到嚴清輝的信,他那邊的當地官紳、世家、商人相互勾結,他向知府撤換官員,知府根本不管,完全是逼他和他們同謀,如今也不知道他那邊怎麼樣了。
元宵前,金大人也回來了。
*
「大人,怎麼今日找下官?」王繒朝宋奇行禮。
宋奇笑著指了指對面的位置,道:「不必多禮,請你喝杯茶。」
王繒端起茶,抿了口茶,道:「好茶。」
王繒心裡頭敞亮,宋奇肯定是有事情找他,心裡頭也在猜測究竟是何事。
兩個人就著茶聊了一會兒。
宋奇才道:「你可認識淮南府通判沈孝原?」